本报武汉5月24日电(记者夏静 通讯员向佳鑫)为了全面掌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编制好“十三五”专项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讨会于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国家民委、地区民族工作部门、高校的专家共同探讨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新方式、新途径。
中南民族大学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学校党委书记陈达云表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因族施策”,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加快发展步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维护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罗黎明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2015—2020年是民族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编制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能够真正给人口较少民族和民族地区带来实惠,能够切实帮助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他说,此次专项规划的核心在于“争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支持优惠政策进入各级各类规划,争取更多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总盘子”。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效果如何?面临什么问题?还需要采取哪些扶持措施?前期研究课题负责人、各省民宗委参会代表、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参会代表、人口较少民族代表人士围绕着上述问题,针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与保护、精准扶持、金融扶持、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机制等重点领域进行了发言和讨论。
据了解,《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已实施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了83.6亿元,切实提升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水平。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依然是我国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