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高唐工作4年了,我早已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乡,把这儿的父老乡亲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让父老乡亲生活在洁净优美的环境中,是建设幸福高唐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认识到落实“三严三实”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必须坚守住发展的“绿色”底线。
因长期致力于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高唐获得了“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山东省首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山东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张“金名片”。县域内不仅有“全国最大的小型电动车生产基地”时风集团、“全国最大的本色浆纸加工基地”泉林集团、“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加工基地”蓝山集团等企业“绿巨人”,还拥有蓬勃发展的十大绿色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高唐还是畜牧养殖大县,在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达公司的带动下,肉鸭养殖成为全县优势产业之一。但伴随着畜牧业的崛起,畜禽粪污已经成为影响这一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这些不能有效治理,养殖产业就不能持续发展,甚至只能坐以待毙。通过我多次调研和企业的尝试,我们在2014年成功探索出了鸭桑蚕一体化家庭生态农场模式,即把“养殖”和“种植”建设在一个农场,种植面积与养殖数量相匹配,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农场模式,达到畜禽养殖废弃物零排放。这样一来,不仅解开了制约养殖产业发展的“死穴”,让这一传统产业有了绿色发展动力,还为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开启了新路。
鸭桑蚕一体化家庭生态农场发展模式的成功推行,不仅推动了高唐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更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养殖业遇到的粪污处理难题,实现了粪污零排放的目标,为畜牧业解决粪污处理难题提供了“样板”。目前,生态农场的建设一派火热,全县已流转土地8890亩,建成生态农场88个,姜店、梁村、三十里铺镇都形成了千亩生态农场格局,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将建成生态农场170个,桑树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
坚守“绿色”发展底线,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为严把企业绿色发展关,县里每年与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对节能突出贡献企业、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奖励资金近100万元。在出巨资扶持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重点项目的同时,设立了无偿使用的贷款周转金2000万元,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通过持之以恒地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我们形成了时风模式、泉林模式、奥克特模式、国能模式、金铭模式五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在省市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切实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争创国家级生态公园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促农村环境改善,朝着天蓝、水清、气净的目标不断迈进,努力让美好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同行。高唐连续四年获得聊城市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一名。
记者短评
坚守“绿色”底线需要现实路径
“守住发展的‘绿色’底线,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等问题倒逼,更不能走‘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发展死路。”刘春华的话萦绕在记者心头挥之不去。
坚守“绿色”底线,不能光喊响亮的口号,它需要强烈的责任担当,更需要适合自身发展的现实路径。山东高唐始终把生态优先放在发展的首位,既坚守底线又遍寻路径,不仅在工业领域闯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新路,还率先在全国成功推行了鸭桑蚕一体化家庭生态农场发展模式,切实解决了令业界头痛的畜禽粪污处理难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能否真正守住“绿色”发展底线,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重视程度和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观。只有让“绿色”发展底线思想落地生根,才不会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
(本报记者赵秋丽 特约记者李志臣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