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星期日

    “最美家庭”故事

    山东张淑贞家庭:承续红嫂家风 弘扬光荣传统

    作者:本报记者 柳霞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03版)

        张淑贞是百岁沂蒙红嫂,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家里有68口人。她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张淑贞老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播种着红嫂精神的种子,以一颗爱党爱军的赤诚忠心,向子女、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抗日战争时期,张淑贞和婆婆一起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了40多个八路军和领导干部的孩子。她与婆婆及家人掩护救治了一大批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精心救护白铁华,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陈若克母女遗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她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战,做军鞋,缝军衣,磨军粮,烙煎饼等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鬼子“谁敢救一个八路军,全家就得被活埋”的叫嚣,每次战斗结束,张淑贞和王换于毅然奔向烽烟未尽的战场,仔细搜寻八路军伤员。张淑贞说:“那时候,早已不寻思死活了,心里想,干革命往前跑就行了,命得放一边。”其间,婆媳二人有两次差点被搜山的日寇抓去。她们抢救、掩护了近百名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掩藏了大量的抗日物资,含泪掩埋了数百名无名烈士的遗体。如今,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接过了红嫂的“针”,2004年于爱梅离岗后,张淑贞让女儿走上拥军优属的道路。于爱梅每年定期看望老党员、老八路、老红嫂及红嫂后人和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慰问品和资金。2013年11月25日,于爱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从王换于到张淑贞,再到于爱梅,一家三代人从战争岁月走到和平年代,始终以沂蒙母亲的情怀,谱写着大爱大义的动人乐章。她们是平凡的,因为,她们只是千万沂蒙妇女中普通一员;她们更是伟大的,因为,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三代红嫂用生命诠释的爱党拥军情,看到了红嫂精神在沂蒙代代传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