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星期日

    世事评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作者:杨影枫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06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一场史无前例的劫难,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和人民都遭受了无比沉重的伤痛。据统计,当时全世界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二战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五千万,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物质财富毁于一旦,诸多文明也经历了巨大的浩劫。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国家没有完全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提起二战,世人依然谈虎色变。

        同样,作为这一人间惨剧的发起者——德国,更是受到了最为严厉的惩罚。二战后满面疮痍的经济和分崩离析的国土,让这个几乎没有青壮年男人的国度近乎绝望。然而,凭借着德国人自身的努力和虔诚的认错态度,再加上飞速发展的科技和不断上升的经济水平,德国这个国家也成功地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以对历史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世界所认可。

        今年5月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达豪集中营解放70周年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她说,纳粹德国给受害者带来的无尽灾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使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意识到,勿忘过去是多么重要。

        她强调说:“为了那些纳粹受害者,为了我们,也为了下一代,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这是70年来首位在任德国总理在达豪集中营解放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默克尔的此番行动也向世人证明,德国要积极参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表达战争发起者的自责。德国人回首二战时,拥有更为复杂的特殊心情。反思战争,是为了更好地警示当下。

        在深刻反思战争的时候,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德国人尤其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二战期间德国裔的科学家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风雨呼啸袭来之时,这一群体的不同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些人选择了直面狂风暴雨,在枪林弹雨的威胁下,为维护科学的尊严和人类和平抗争到底。有些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在新的国度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研究事业。还有些人却选择了助纣为虐,帮助纳粹政权研发武器,荼害生灵……这些人凝结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人类最高的科学智慧,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和发现都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他们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

        众所周知,德国是崇尚科学、理性和智慧的国度。在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巨匠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生活在二战前后的这些德国科学家们更可谓黄金一代,群星璀璨。他们有人发明改造了最先进的飞行工具“火箭”,使人类探索的脚步踏入了浩瀚的宇宙;他们有人提出了最伟大的物理学理论“相对论”,改变了物理学的研究方向。尽管他们的学术造诣都是世界之巅,但人格品质却有高下之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科学与正义,保卫和平,走上了正路。也有一群人被杀戮和权力蒙蔽了双眼,为虎作伥,步入了歧途。只因面临战争时作出不同的选择,他们的最终结局也是天壤之别。时间和历史给他们做出最公正的评价:正义者流传千古,为恶者遗臭万年。

        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假设,如果二战时德国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技术,那整个战争局势和人类历史是否会改写?历史尘封的疑团在战争结束后解开,二战时德国领导核弹研究的专家维尔纳·海森堡告诉人们答案,这个假设永远不会成立。

        也有人曾提出疑问,如果美国没有因二战接受大批从德国前来避难的科学家,又会不会顺利地在二战后成为“世界霸主”呢?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用行动告诉世人,科研无关国界,但关乎人类和平,一切都终将以科学之名进行。

        对科学研究本身而言,二战时期交战各方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加大科研投入,确实是“最好的时代”。但对当时饱受战火之苦的世界人民而言,却又是最坏的时代。对二战期间有重大理论发现的科学家而言,那是希望之春。对于在遥遥无期的战争苦难中绝望的士兵和百姓,那是失望之冬。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探究这些科学家不同的人生故事,并以此告诫每一个梦想当科学家的孩子,以及每一位对科学怀有崇敬和渴望的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