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

    北京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与改革

    部分事业单位转型 医院和高校不再纳入编制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02版)

        北京市日前公开发布《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截至2014年底,北京全市总计有事业单位10000余家。《意见》将给北京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带来哪些深刻变化?能否对北京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益作用?

     

    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将分类转型

     

        根据《意见》精神,北京市将着力推动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的“转型”。对行政类事业单位,北京市计划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直接转为行政机构。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在操作实施层面很多工作无先例可循,需要积极探索调整的具体形式和路径。

     

        在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转型中,总的方向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促进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在工作思路上,能将行政职能划归现有行政机构的,不再设置机构;能与现有行政机构合并的,不新增机构;能转为部门内设机构的,不单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的,也不能突破各层级党政机构限额。

     

        宣传文化系统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社、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是比较典型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已经转为企业。对于经营类事业单位的转型,北京市将按照分行业推进的原则逐步转为企业。

     

    探索医院、高校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意见》出台后,网上接连出现“北京将收回高校、医院事业编制”“老师、医生今后再无编制”等标题,引发对此项改革的一些误解。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意见》在提及公立医院、高校事业单位改革时,特意用了“逐步”“创造条件”“探索”等一系列积极稳妥的词汇。这些关键词,直接表明了北京市在推进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改革时的态度。

     

        负责人特别强调,目前广泛存在的与编制相联系的职级认定、晋升调动、户籍管理、出国交流等一系列要素,需要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北京提出的对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是一个总体原则和改革方向,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先行试点,在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再稳步推进。

     

    创新方式优化编制资源

     

        专家指出,《意见》提出的备案制管理、不纳入编制管理等措施,创新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通过管总量、管标准,逐步形成审批制、备案制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法人的自主权。

     

        面对北京市各条战线、各个区县普遍旺盛的编制需求,《意见》明确把调结构作为满足编制需求的主要途径。逐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编制潜力,将调剂出来的编制用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亟须领域。

     

        (本报北京5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