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西光同志从1978年3月来到光明日报工作,历任总编辑、顾问达11年之久,为报社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1978年在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时,他组织修改和决策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全国开展讨论,为拨乱反正,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起了很好的舆论宣传作用。这是光明日报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杨西光同志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在充满纪念和追思气氛的五月,光明日报各位同事满怀深情地参与主办纪念杨西光同志座谈会。
作为光明日报社的老领导、老同志,杨西光同志晚年为党和人民立下新功并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够在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关键是牢牢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在我国,“政治家办报”是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必须懂政治、讲政治,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杨西光同志的实践看,“政治家办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方面,是坚定的党性原则。新闻工作是我们党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报纸,特别是办好党报,就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我们党的新闻从业人员最大的政治。1978年3月,全国正处在拨乱反正、彻底冲破“四人帮”思想禁锢的关键时期。在接到中央任命后,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杨西光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奔赴光明日报,以至于报社还没有给他安顿好住房,只能暂住在旅馆里。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在不长的时间里努力一下,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作最后微薄的贡献。”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不遗余力地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不讨价还价,这是最大的党性。
第二个方面,是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不容我们发生半点偏差,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政治路线和思想理论上,“两个凡是”盛行,它是现代个人迷信和新的教条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的杨西光同志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亲自组织有关人员修改并签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最终摒弃“两个凡是”打开了局面。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从源头上正确引导受众,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个方面,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媒体要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人民群众。杨西光同志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告报纸改版,并亲自撰写《为本报改版致读者》的宣言,使光明日报重新成为一张面向广大知识分子、以宣传报道科学、教育、文艺、理论为主的报纸,回归“联系知识界桥梁纽带”的本色。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发行量最高时达150多万份。我们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走转改”,切切实实地反映民声、服务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中国道路,中国梦,“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指明子方向。这些战略思想、战略决策能否协调推进,核心在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党的新闻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当前光明日报正处于提质转型发展时期,近几年发行量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光明网跻身国内一流主流网站行列,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即将上线运行,报网融合程度越来越深,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光明日报》发挥着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定位优势,解读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后,光明日报将更加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沿着前辈们奋斗的足迹继续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牢固树立“政治家办报”原则,通往中国梦的“光明之路”,就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