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

    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

    “生命之鹰”再战雪域高原

    ——13集团军某陆航旅赴藏抗震救灾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彭小明 贾鹏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5日 03版)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吉隆县吉隆镇等地受灾严重。

     

        危急关头,数十次参与雪域高原抢险救灾的13集团军某陆航旅再次关键时刻显身手,该旅9架直升机勇闯“飞行禁区”,首次跨越国境打通“空中生命通道”,为西藏灾区群众带来生命希望。

     

    “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把生的希望带给人民”

     

        震后,重灾区樟木的道路损毁严重,“生命线”抢通保通任务艰巨,灾情不明了,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一条条信息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起飞!成都某机场,该旅旅长杨磊率领6架直升机和51名官兵,直飞日喀则机场集结。

     

        起飞!林芝某野战机场,该旅副参谋长唐春带领3架直升机和26名官兵,率先向灾区挺进。

     

        广袤的雪域高原,高海拔导致空气稀薄,氧气含量极低,特别是天气变幻莫测,是世界航空领域公认的“飞行禁区”“空中陷阱”。在如此恶劣条件下,9架战鹰飞行2600公里,征服4座海拔5000米高山,穿越藏北无人区唐古拉山脉,一架架“生命之鹰”迎狂风穿重霾,一场激烈的“空中生命保卫战”在尼泊尔和西藏地震灾区打响。

     

        “灾区的同胞在盼着你们,就是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把生的希望带给人民!”4月28日14时48分,接到上级首长的临行嘱托后,该旅直升机准时抵达吉隆口岸,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突然浓雾压境、黑云翻滚,能见度骤降至300米,空中救援任务被迫中断。

     

        “受灾的同胞等不得,条件不允许我们也要上!”15时35分,副参谋长唐春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高原飞行经验,驾驶战鹰迎着浓雾重霾骤然升空。航行不久,直升机冲进了一片云层。四周一片白茫茫,什么都看不到,此时,飞机上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疾风浓雾、崇山峻岭,飞入山区,唐春被眼前的地形气象条件惊出一身冷汗,执行过大小飞行任务200多次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险境。他紧盯仪表、观察周围障碍物、提醒副驾驶操作动作,随时掌握飞行参数,每有动向就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紧张的空气一直凝聚在机舱中,30分钟后终于飞抵目标地域。

     

        随着境外灾区首个野外起降场的成功开辟,从吉隆至尼泊尔境内的“空中生命通道”终于打通,被困的214名水电七局工作人员和边民被安全送抵吉隆镇,在直升机起飞前一刻,工人庞黎明深情地亲吻了机体上的军徽。

     

    挺进4个“生命孤岛”,使受灾群众转危为安

     

        4月29日,天气转晴,直升机抓住有利时机呼啸升空,直扑樟木重灾区。“准备入云,注意保持飞行航向和飞行姿态。”该旅空勤机械师李莹芸接通防冰系统,打开启动开关。随着机体不停摇摆,直升机迅速爬升至海拔3500米,持续爬升飞临樟木上空后,强烈的对流使机身上下飘浮不听使唤,强大的旋流搅慢了旋翼的转速,如果再慢,旋翼的升力将被地球引力抵消,直升机就会失去控制坠落。

     

        千钧一发之际,李莹芸镇定下来,迅速向机长建议“加大油门,猛拉操纵杆”,直升机猛然上跃,颠簸着从“云洞”中蹿出了旋流区。为了精确投放物资,直升机必须下降至距地面20米高度,气象恶劣,刻不容缓。李莹芸开启手控油门模式,精确调整给油量,帮助机长缓慢下降,2000米、1000米、500米……李莹芸机组稳定悬停在了物资投放点上空。

     

        在世界屋脊脚下搜索受灾群众和点位,就好比大海捞针,对飞行人员超低空飞行能力、空中目视能力和飞机耐寒性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尽快帮助群众脱困,李莹芸机组在50~100米之间的超低空飞行搜索,穿云雾、进峡谷,一条山脊、一个洞穴都不放过,短短7天就飞行20架次,挺进了4个“生命孤岛”,机降物资10.8余吨,使260多名受灾群众转危为安。

     

        从墨脱到那曲,从林芝到日喀则,从聂拉木到吉隆……陆航官兵向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一次次迎难冲锋,一次次展翅高飞,一次次不辱使命!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彭小明 贾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