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突破地域局限 共兴“梁祝文化”

    ——2015中国梁祝文化论坛观点摘录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9日 08版)
    坐落在宜兴善卷后洞的“祝英台读书处”—英台阁(复建)。戴莉摄
    晋祝英台琴剑之冢。相传“梁祝”在碧鲜庵同窗三年,梁山伯要去余杭深造,祝英台不能前往,梁山伯便以祖传琴、剑相赠,英台回赠以“碧鲜”扇。祝英台殉情后,因摔坏的琴与剑都是梁山伯之物,祝父将其弃于路旁,有好心人收起另藏之。资料图片
    通过说唱艺人,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传颂。资料照片
    “碧鲜庵”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梁祝”文物,唐李蠙书刻。戴莉摄

        本期主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传说之一,被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据考证,浙江的宁波、上虞、杭州,江苏的宜兴,山东的济宁,以及河南的汝南等地均有梁祝的文献记载和遗存,曾就梁祝“故里”问题产生各种不同意见。近年来,各方经过不断互访、交流和深入探讨,四省六地已逐渐形成“联合申遗、共同传承发展”的共识。

     

        近日,光明日报编辑部与江苏宜兴市人民政府、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联合举办“传承·共享——2015中国梁祝文化论坛”,邀请四省六地梁祝文化遗存地代表、梁祝文化研究者及文化界专家齐聚宜兴,就梁祝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发展、世界非物质文化申遗以及传承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论坛发布了《推进“梁祝传说”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倡议书》。《倡议书》提出:高度重视,加强梁祝文化的抢救保护;建立机制,落实梁祝文化保护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梁祝传说申报世界非遗。《倡议书》明确,为加快梁祝传说申报世界非遗步伐,必须突破梁祝文化的地域局限,各梁祝遗存地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提倡求同存异,组织交流活动,互通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苏雁,通讯员陈敏、路晓农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