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解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6日 04版)

        据统计,2014年我国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给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

     

    最紧的约束 最矮的短板

     

        记者:目前,很多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您怎么看?

     

        徐绍史: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是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特别是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另一句话是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资源约束趋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淡水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28%;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4年已经达到59.5%、31%;特别是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约束,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森林总量不足,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峻,全国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可以说,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记者:《意见》是如何对症下药的?

     

        徐绍史:《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打个形象的比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意见》就是落实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措施更具体,任务更明确。

     

    红线管控 终身追责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您认为,《意见》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新意?

     

        徐绍史:形象地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关键是要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16字”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

     

        记者:如何才能保障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徐绍史:红线管控制度是一个关键制度。《意见》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方面提出了红线管控的要求,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一个是设定资源消耗的上限,合理设定资源消耗“天花板”;一个是严守环境质量的底线,确保各类环境要素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再一个是划定生态保护的红线,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具体有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纵向,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横向,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补偿,规范补偿运行机制。通过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使生态保护者肯出力、愿意干、守得住“绿水青山”。

     

        记者:下一步,关于责任追究制度会如何强化?

     

        徐绍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终身追究制。此外,在政绩考核方面,《意见》提出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人人有责 共建共享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何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徐绍史:《意见》通篇体现了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的理念。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生产、发展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要让每个人从思想理念上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从生产、生活行为活动上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要做到这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和制度。总的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光喊口号,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实际行动。

     

        记者:下一步,如何推进《意见》落实到位?

     

        徐绍史: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工作合力。二是开展先行先试。注重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三是细化实施方案。根据《意见》要求,各地要抓紧提出实施方案,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行业性和专题性规划,国家发改委将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制定《意见》分工方案,逐项分解目标任务,推动每一项任务落实落地。(本报记者 冯 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