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及版权日”,也称“世界读书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年前定下的,意在“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敬意”。
世界各地有许多倡导阅读的格言,虽然语言不同,但含义大同小异。在英语中较为普遍和常用的一句应该是Reading makes one smarter,用时下网络流行语来说,即“阅读令人涨姿势”。
一直以来,英国人以“好读”“善读”闻名。关于英国人在飞机、火车、地铁、巴士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手不释卷的文字描述比比皆是。通常认为,移动中的阅读是很费眼的,英国人真就如此“病态”痴迷于阅读到不舍分秒?
据记者在伦敦常驻这三年来的观察,英国人利用公交出行的时间来阅读确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近些年来,除了传统纸质读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出行者手中。瞥上一眼就能看出,人们或按键或划拉触屏翻页,绝大多数是在阅读而非娱乐。
在记者站后院相邻的住家,一位70多岁老妇独居。每当阳光明媚的日子,总见她惬意地靠坐在后院晒台的躺椅上,端一杯茶,摆一碟小点心,鼻梁上架着花镜,膝上摊开一本书,一坐就是大半晌。晚间透过窗户也能看到她坐在沙发上,就着明亮的落地灯在读书。可见阅读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她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伦敦的一位华人朋友曾对记者讲起她正在读小学5年级的儿子,在读书这方面“勤奋得近乎做作”,甚至连出门穿鞋时都在捧着书看。作为学校“读书俱乐部”的成员,在正常课业外,这孩子每周必须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并提交读书心得,同时鼓励他们带动身边同学一起阅读。这位母亲说,孩子并非把阅读当作负担,而是真心投入,享受读书,每看完一本都能写出两三页纸的读后感或作品分析,并将他认为值得一读的好书推荐给朋友。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人如何注重从小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记者曾有各种机会拜访过不少英国人的家,上至政府官员、著名学者、企业高管,下至普通百姓。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他们的家里不一定有大屏幕平板彩电,或几组几件讲究的视听组合;但动辄占满一面墙,从地面直达天花板塞满各类书籍,需要配备移动梯子的那种老式图书馆常见的书架似乎倒是标配。
为完成这篇稿件,记者原拟联系采访上周在伦敦国际书展上结识的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主任艾超世(Charles Aylmer),想请这位20世纪70年代末曾留学北大的知名英国汉学家讲讲挚爱阅读的英国人,但发出的采访请求一直未见回复。想必温文尔雅的艾主任数日来忙于落实书展上签下的采购合同,以充实更新他的馆藏而未及时查看电邮吧。
每年4月举行的伦敦书展吸引来自逾百个国家的上千家参展商以及数万名专业观众,是规模仅次于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欧洲第二大国际图书版权交易会。据统计,英国人不但报纸和书刊阅读率高居全世界第一,而且每年给世界提供的新书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总和。
其实,阅读已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酷爱阅读的英国人而言,一年365天都是“读书日”。学校、图书馆、书店乃至出版发行企业隔三岔五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促销、倡读活动。巧合的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卒于1616年4月23日,英国人索性在纪念莎翁的同时,顺便连“国际读书日”一块儿办了。
(本报伦敦4月22日电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