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6日 星期一

    新作过眼

    人民是党永远的根据地

    ——评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

    作者:李炳银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6日 06版)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5年第一期,用全部篇幅发表了李延国、李庆华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刊物出版发行之后,社会反响强烈。在文学的声息日渐衰微的当下,一部真实报告革命历史生活题材内容的作品,会有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令人深思。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当年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执行战略任务的战略基地。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曾经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山东、河南与河北连接地带建立的一个地域广大的敌后平原地区根据地,在当时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后来曾经说:“新中国是从冀鲁豫平原来的。”

        李延国、李庆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就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广泛深入采访之后,对于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当年崇高的革命精神及行动的真实生动报告。作品用很多真实情节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和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坚守国家命运担当,坚定革命信仰,同敌人做拼死斗争的情形。抗日战争中,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和军用物资,年仅25岁的八路军战士秦兴体,面对日寇用硫酸浇身,匕首割肉的痛苦,宁死不屈,大骂:“狗日的小鬼子,肉你拿去吧,骨头是我的。”最后被日寇“凌迟处死”;淮海战役时,因为总攻时间推迟,需要补充一亿斤粮食,根据地人民在自己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很快筹集了1.05亿万斤小米,用平安车送上了前线;因为根据地瘟疫流行,不少群众逃离,为了医治战士的疾病,卫生队袁医生私自从一家药店取来草药熬汤,治好了很多群众和战士们的病,可是,最后却因为私自取药违反了军纪、群众纪律而被处置;当根据地春荒的时候,军区领导杨得志亲自下命令:“部队一律不准打槐花”,让群众打槐花解饥度荒;为了掩护八路军伤病员,年轻的妇女主动钻进病员的被窝,谎称伤员是自己的男人,机智地保护了亲人八路军;为了战士顺利冲破敌人封锁,转移出去,村里不少群众脱下自己仅有的衣服,让他们化装转移;有为了革命利益,亲自处决了自己叛徒儿子的父亲、有不让女儿在饥饿时喝一碗救济粥的人民县长、有很多不顾家庭困难自愿参军支援前线的青年、有以各种方式维护根据地军民利益的人民群众、更有6000多名南下干部,一直跟随部队进入贵州,建立新的人民政权,而且有不少人在人民政权建立初期遭遇土匪杀害,有不少人后来因为政治运动被打击迫害而信仰坚定的冀鲁豫子弟等等。人民群众这种不顾自己流血牺牲,甘冒生死艰难风险,勇敢无私地参与支持革命斗争事业的动人情景,读来使人深受感染和震撼。这部对于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生活内容近似“史志”性的文学书写报告,是在对历史接近和理解中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后来回忆说,冀鲁豫是个好战场,走到哪里都有粮食吃,都有群众支援。他还说:“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正是冀鲁豫人民群众同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同心同德,才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今天,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也是共产党人应该时刻牢记于心的信条。人民永远是自己的“根据地”。这也许就是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给予人们的深刻启示。

        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生活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伟大历史交响乐。李延国和李庆华翻阅大量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提炼出“人民是党永远的根据地”这个主题,并在宏大有序的架构下,对冀鲁豫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立新的人民政权(主要是贵州省)过程中的历史贡献给予了热情和惊心动魄的真实描述。作品在历史沿革上延伸,在非常真实个性的事件和人物故事细节上展开,书写事件真相、人物精神,丰富而不凌乱。《根据地》既不像有些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那样机械死板,被内容所束缚;也有别于不少所谓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那样的随意和戏说。《根据地》是有魂灵的历史报告,是在有作家主观历史理解下的现实表达。

        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优秀的作品是有的,但不少作品轻易地被功利的目标和繁缛的资料所裹挟,缺乏独特理性精神的引领和文学艺术的表达,这是令人无奈的事情。在这样的时候,《根据地》以其庄严的题材和举重若轻的文学表达显示出个性与力量。人们有理由为这样的优秀作品面世而欢呼。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