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守望】

    变更的地名 载不动的乡愁

    作者:段天圯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4日 08版)
    CFP

        伊河路、百花里、绿城广场、碧沙岗……每当想起家乡的这些地名,心头总是会漾起亲切的温柔。

        曾觉得自己不会离开那片土地,如今却与它渐行渐远。自高中毕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原大地的女儿,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乡郑州,远赴重庆求学,在磕磕碰碰中渐渐熟悉了异乡的上坡下坎,习惯了西南的麻辣油酸,但是每每站在南山之巅欣赏山城夜景时,总是忍不住想起家门口的伊河路。尤其是“伊”字,常常让我情不自禁产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思念和惆怅。

        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家门口那条熟悉的小路不再叫“伊河路”,我的内心将会怎样的慌张和失落。

        老地名可能会在城市的发展中渐渐消逝,这份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不知从何时起,“曼哈顿”“巴黎”“香榭里”等看上去洋气的名字开始侵入我们城市的角角落落。新开发的楼盘,新建成的商场,新改造的街区,都在争先恐后地追求名字上的标新立异,仿佛不论方式怎样简单粗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的眼球就是王道。常年在外的游子难得回一趟家,漫步在熟悉的街景中,听到别人唤起它时用的是另外一个陌生别扭的名字,那种滋味真不是简单的啼笑皆非所能形容的。

        地名是传统文化的根脉,透过一个独特的老地名,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尤其是那些有厚重历史沉淀的老地名。郑州的“名牌”地名中,有体现中华传统观念的德化街、福寿街,有体现革命情怀的碧沙岗、金水河,有体现文化气质的太康路、紫荆山等等。这些地名让人感受到一种世代传承的精神韵味,使人们更有积极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感。

        怀乡恋旧是人的一种美好本能,而老地名是承载乡愁的最好载体。它是游子安放乡愁的港湾,是老乡交流乡愁的纽带,是我们心中最柔软、最怀恋的角落。变更了的地名,那些哗众取宠的字眼,如何载得动这浓厚的乡思乡愁,如何抚慰漂泊游子的孤独和牵挂,又如何让我们相信生命的相依和情感的永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