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在当代中国工笔画领域是一位有成就有分量的画家。虽然她静静地画自己的画,安心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书育人,但她的作品是令人注目的,风格是突出的,她属于那种靠作品说话的画家。
金纳画画很从容,静静地体验大自然的本真,画自己的所思所想。她有自己的主见和主攻方向,选择工笔花卉作为艺术探索的突破口,一直深入地钻研不怠。这当然与其天性有关,也与其出生的家庭有关。金纳爱上工笔画,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而她对艺术的执着,也颇有几分像她父亲。工笔画费时费力,前人已立下座座高峰,想在此领域取得新高难度极大。金纳自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始终用志不纷,近20年一以贯之画工笔,这是金纳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幼受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有中央美术学院科班学习经历的金纳,对工笔画的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对工笔画创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为了解。她知道工笔画的“水”有多深,“山”有多高,水深易淹,山高难登。金纳的可贵在知难而进,她深察工笔画传统的来龙去脉,深知前辈工笔画家所创造的辉煌。从学生时代开始,她就认真学习传统,揣摩前辈工笔画家的技法意趣,努力传承工笔画的文脉,在此基础上再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时代精神融入创作之中。从其艺术追求的历程来看,金纳较好地把握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开拓新的空间,走向新的高度。就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而言,前人画过的一些花卉,金纳善于重新提炼,在构图、描法和染法上寻找新的表现;前人没有画过的一些罕见的热带植物,更是金纳开拓新空间创造新意境的突破口。金纳的作品,既有传统工笔正脉之气,又有不同于传统工笔的时代之气和新鲜之感。纵观她近20年的创作,前后有着不少的变化,但堂堂正正、雍容大方之气是贯通的。以传统的标准来看,她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工笔画,但又比传统工笔画的语言更丰富,更有新意。
品金纳的作品,很容易想起苏轼的“似花还似非花”和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等名句。金纳画的是自然界的花,但比自然界的花更美更迷人更引人入胜。她善于造境,善于选取植物生命最灿烂的闪光时刻,抓住花的含苞待放或怒放的瞬间,以点睛之笔使美丽的瞬间永恒于纸上。金纳是烘托环境气氛的高手。她笔下的花朵,多开在似雾非雾、似真似幻的时空之中,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传统的工笔花卉,着重描绘花卉的主体,很少注意其整体空间的渲染。金纳的新创造是注重整体空间气氛的渲染,把花卉与其生长的空间关系作为探讨重点。其画面,朦胧中见清晰,广大中见精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金纳深知美在关系、虚实相生的哲理,深知花之美在其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着眼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把朝花与朝气、山花与幽气贯通一体。
品金纳的作品,又想起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天然清新,质朴明媚的风格令人百品不厌。就表现手法而言,她的作品的笔法和染法是丰富多样的,但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自然而成的,毫无雕琢装饰之感。工笔画当然要工,画起来也累,但画者累不应让品者累,好的工笔画应该是让品者轻松愉快。品金纳的画,是感到轻松愉快的,因为品到的是清纯之美、清新之气。与一些画家借画花草表现哀怨和牢骚不同,金纳表现的是清纯自然之气,呈现出的是纯美的世界。无论是早些时的《金色版纳又一春》《乐园》《飘香》《阳光下》,还是近作《早春的记忆》《白蝴蝶》等,都画得那么自然,那么清新,给人以无限的快慰。(李一)
【作者简介】
金纳,满族,1969年生于北京,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北京工笔画会理事。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出版有《工笔花鸟画技法》《花卉白描写生技法》《重彩花卉艺术》《金纳重彩作品集》《两宋院体花鸟画——教学与研究》等。金纳2006年入选北京市文联“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