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太空美术

    作者:詹琰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0日 11版)
    这是由美国航天局制作的艺术图片,表现他们对未来向火星派遣宇航员进行实地考察的新研究活动,这个图片是对未来可能的登陆计划的构想和描绘。CFP
    资料图片

        尽管我们比过去无数世纪的人类更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但今天的科学研究还充满了许多的未知供人们想象,这种想象在很多方面激发了科学更持久的发展,同时也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太空美术”就是我们对于肉眼不可视空间的一种视觉再现,是天文知识和人类对宇宙美好幻想在画布上的重现。

     

    天文科学与美术的融合

     

        “太空美术”一词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太空美术画家米勒在1978年出版的《太空美术》一书中倡导和推广。1990年,曾是国际天文美术家协会主席的英国著名太空画家哈代在《太空美景中》介绍了全球几十位太空画家及其代表作,充分展示了太空美术的现状,以及这些作品表现的壮丽太空景观。

     

        在展现太空美景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科学”,比如美国艺术家邦艾斯泰的《水星天空的太阳》,我们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球和太阳黑子,色球层和红色日饵以及太阳外围银色日冕形,非常富有魅力,太阳右下方的一簇小星是美丽的七姊妹星团。这样具有高度准确性的作品,是和天文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

     

        宇航科学也是太空美术常见的题材。日本画家岩崎一彰的作品《阿波罗II号归来》描写了1969年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在进入大气层后因为快速摩擦而发光发热的场景。

     

        另外一类太空美术作品对宇宙中各种人类不可视的场景进行想象,可以称为太空科幻美术。中国著名太空美术家喻京川认为,它描绘人类未来的各种太空活动及太空壮举,具有预测性,其描绘的世界可能实现,也可能无法实现,但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

     

        科幻和科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凡而纳在《海底两万里》中畅想了可水下运行的船,称之为“鹦鹉螺”号。1801年,第一艘由富尔顿所制的铁质潜水艇下水,为向凡尔纳致敬,其被命名为“鹦鹉螺”号。科学幻想与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来说,太空科幻美术的魅力正在于你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而你正在创造未来。

     

        还有一类太空意向美术作品,是以太空为题材进行纯幻想描写的美术。这类作品最大的特点是表现精神的无序和跳跃,它可以抛开一切理性的束缚,尽情表达作者的各种情感、思想。

     

        比如前苏联美术家卡拉耶夫的《宇宙生态》,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宇宙浩瀚和星光的璀璨,但并非通过具象描写获得,而是一种情感共鸣。这是对太空科学的情感解读而不是景色解读,但它依然建立在人们对太空不断探索和理解的基础上。

     

    科学想象无法被替代

     

        太空摄影作为太空影像的一部分,对今天的太空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把太空的绚丽展示给公众。

     

        然而,太空摄影和太空美术仍具有不可相互替代性。不论摄影师的技巧多么高深,太空摄影记录的影像“摹本”都是要受到客观“原型”的限制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时是需要想象的,太空科学亦如此,而想象的部分,恰是摄影无法做到的。

     

        比如宇宙大爆炸,这样的天文现象和场景只存在于推理、想象中,这种想象对于科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理论都与此有关。但在所有的太空摄影作品中,不论是侧重摄影的“工具性”还是“审美性”的作品,都无法展示出这一场景。而太空美术在描绘这样的天文场景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品带给公众的是具体的景象,通过画家的“翻译”,公众可以相对直观地“看到”科学家推想的场景。正如本雅明所说:“艺术的基本任务之一始终是创造一个尚不能完全满足的要求”。

     

        另一方面,正是摄影术的出现促进了“太空美术”的发展。在1893年摄影术诞生之前的两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运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太空的景象,这种太空写生资料可以说是太空美术的前身。1609年,随着望远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很快人类历史上第一幅天体素描写生《月面图》诞生了,人们开始用更加理性的目光审视这迷人的星空。然而,这种以科学研究和科学记录为目的的太空写生资料并不是太空美术,这种理性的资料图片很快就因为摄影术的出现而被替代。

     

        摄影术的出现对以求“像”为主的古典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十九世纪西方绘画的巨变与摄影术的出现是分不开的。在以梵高、修拉、高更、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尤其在塞尚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个主体创造和主体体现的自足独立的艺术世界,这标志着自由意志主体取得了支配性地位,艺术成为他的构成物。这种趋向抽象的艺术意志抛弃了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和依赖。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感受、情绪成为绘画的主要部分被充分放大,出现了西方美术中的所谓“表现”。太空美术的出现也是在太空摄影的冲击下、在太空写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包裹科学的生硬

     

        哈代说过:“公众或许难以接受很多实际的论据,但却可以接受太空美术作品。太空美术在公众与那些从实验室和观测中得出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据、理论、符号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也就是说太空美术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把科学知识直观化和简单化,有助于受众的理解。比如银河系的形状,在天文学中,即便是这种简单的知识,要用文字的形式传播给公众也非常困难,公众对晦涩的科学术语和文字的忍耐力极其有限。借助太空美术,即使不做太多的解释和说明公众也能理解。比如太阳系中诸星球之间的关系、比如宇宙的诞生或毁灭等。

     

        太空中并不都是美好的图景,也存在黑暗、空旷。艺术家能赋予星球不同的绚丽色彩。这似乎使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打了折扣,但当某些科学知识过于抽象时,却可以起到帮助传播的作用,这可以加深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因其描绘的对象与真实的自然之间存在差异就认为它失去作用。

     

        太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出艺术家对于太空及人类航天事业的情感,或者热爱、或者担忧、或者自傲、或者充满敬意。艺术家通过视觉传达,希望能够引起受众对这种情感的共鸣。有了这种情感的共鸣才会增加对太空的关心和热爱。这正是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太空美术作为新时代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领域,其作品既反映了太空时代的科学成就,又反映人类对自身现在及将来进入太空世界的各自思考,并且加以深刻的揭示。美国天文学家兼太空画家哈特曼自豪地写道:“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力量到达之前,我们已经到达了那些星球世界”。太空美术除了把知识图像化,更重要的是把知识感情化和艺术化,包裹科学的生硬和理性,激发人们对科学的情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链接

     

    梵·高的《星夜》与“涡状星系”

     

        荷兰后印象派画坛巨匠梵·高在1898年绘制了名作《星夜》。对于位于画作中央的漩涡到底为何物,后世有不同解读。近日,一位美国艺术家提出新证据,认为梵·高其实在描绘离地球有2300万光年的“涡状星系”。

     

        这位艺术家发现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帕森思手绘的一张涡状星系图和梵·高的《星夜》里所画的呈螺旋状上升的星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威廉·帕森思出生于1800年,他制造了当时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并用这个望远镜观测涡状星系M51,于1845年完成首幅描绘该星系的图画,梵·高的《星夜》比威廉·帕森思完成这幅手稿晚了数十年。

     

        这位美国艺术家推测,梵·高应是在巴黎或法国南部圣雷米精神病院休养期间,在图书馆接触到这幅涡状星系的画作,而这画作给梵·高留下深刻印象,并以此作为绘画《星夜》的题材。

     

        此前,专家对于《星夜》表达的背景及含义众说纷纭。有艺术家指画作反映梵·高的精神状态不稳,那些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但亦有物理学家指梵·高是在绘画星系。此次的发现,或许能给《星夜》的解读带来新的确凿证据,若梵·高果真是在描绘“涡状星系”,那么《星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得上是一幅太空美术作品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