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问廉”与“鉴史”

    ——评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作者:郦波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16日 15版)

        在当前“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吏治为之一清、四海为之振奋的新形势下,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了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纪录片以史为鉴,从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探寻思路,对深化反腐倡廉,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于廉政建设而言,“问廉”有关核心价值,“鉴史”有关核心方法。国人向来有“始而问学,终而问道”之说,所以能曰“问廉”,则“廉”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鉴史”是“鉴于史”之意,也就是“以史为鉴”。

        纵观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以史为鉴的历史智慧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方法论上尤其擅长与强调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这段话正是“鉴史”的最好注脚,可以看出其在方法论上对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与意义。

        苏东坡在《与子弟书》中教育子女说:“多读史书,为益不少。”曾国藩在其家书中也屡屡提醒子女:“学问之道,能读经史者为根柢。”这是在个人成长上强调“鉴史”的价值与意义。而大史学家司马光穷尽一生心力,编撰通史巨著,终以“资治通鉴”命名,这就是在民族的成长上强调“鉴史”的价值与意义了。既然“通鉴”的作用与目的是来“资治”,那么“鉴史”而“问廉”,就是水到渠成的历史智慧与民族智慧。

        所以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可以没有文化自信。在运用“鉴史”的核心方法来问“廉”的核心价值时,我们又能得出哪些可以“资治”的智慧呢?

        首先,廉政的政治土壤至关重要。通观华夏民族发展历史上的盛世,无一不与吏治清明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其次,廉政的制度设计至关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最早践行文官政治的国家之一,在廉政的制度设计上,具有独特的自律与他律融合的特点。再次,廉政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当然,以史为鉴绝不是抱残守缺,“问廉”之“问”,其精神与价值就在于探求真理与谋求发展。

        向民族文化与历史借智慧是为了我们今天的民族复兴与发展。我们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有可能知道我们要“往哪里去”。这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真谛。所以,自“问廉”而求核心价值,自“鉴史”而握核心方法,鉴往知来,我们的廉政建设才能更进一步,乃至结出“盛世”之果。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