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被群山环绕的村庄,清澈的池水把明媚的阳光映在路旁错落有致的别墅群里,一片片四季常青的绿地点缀在房前屋后。每逢节假日,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都游人如织。不少人来到这里,为了欣赏秀美的田园风光,也为了探寻这片土地上萌发的一种精神。
这是一种善于运用市场规律,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强村富民的精神。
勇闯市场,“瘦马塘”崛起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过去的马塘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用村民的话来形容是,“灯不明、路难行、水奇缺”,人称“瘦马塘”。1980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70元。由于村穷,大部分青年到了结婚年龄成不了家,周边流传着这样的话:“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当时,陈清水、陈清渊作为村两委的“领头雁”,率领仅有的3名党员,投资创办罐头厂。
创业艰辛。在办厂初期,基础条件薄弱,没有技术,村干部带着干粮到晋江、厦门等地的罐头厂拜师请教,或请他们进厂指导;没有厂房,用竹片当墙,篾板作顶,建起了简易厂房;没有水源,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就带领村民顶烈日,冒酷暑,早出晚归,从12公里外的古宅水库埋设地下管道,把水引到马塘来,解决了工业用水问题;没有道路,就以一亩地外加8000元的代价向邻村换地,自己动手,劈开山坡,填平沟坎,修建了一条800多米的进村水泥路;没有电力,就引导村民把准备用于“民俗日”演戏的资金,用来购置发电机;没有通信,就发动村民筹资3万多元架设了一部高频电话。就这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终于把罐头厂创办起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投产当年罐头厂便取得了高效益,实现了马塘工业零的突破。
紧接着,马塘人还先后与澳洲客商,港、台商合资兴办厦门兴茂矿泉饮料有限公司、厦门吉源企业有限公司、厦门吉富实业有限公司、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组建创立了厦门银鹭集团。一个现代化的银鹭高科技园区在马塘村拔地而起,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业园。
如今,银鹭集团已成功跻身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十强企业,位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2011年,百亿银鹭牵手百年雀巢,吹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目前,集团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五个生产基地。2015年,集团产能将达600万吨。
善用规律,走出一条村企共谋强村富民之路
在市场闯出了一条“以工强农、多业经营”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的同时,马塘又善于运用市场规律处理村庄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村企共谋强村富民之路。
在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如何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陈清渊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虚拟股权”制。征地的钱款没有分到各家各户,而是让这笔资金在企业里滚动。
且莫小看这一决策的力量。土地产权的股份化,为以后建立资金、技术、劳力密集型的组合模式创造了先决条件。村里所有能够工作的农民,只要他们愿意,优先安排到企业工作,成为正式的企业职工。村里的农民,家家都把企业看作自己的事业,20多年过去,马塘的百姓,除了两个人外,都在企业工作。农民身份就这样悄然完成了转变:从农民变成现代工人或企业的管理者。
正是这一决策,使马塘的企业摆脱了集体经济“吃大锅饭”的旧模式,创造了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使企业后来的发展始终处在灵活、机动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银鹭集团除征地款给予农民实惠外,还对周边被征用土地所在村进行全方位的新村规划,无偿提供村间水泥道路、给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利用集团员工培训中心,对当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确保周边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马塘村党委还探索设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采取店面出租、经营员工食堂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
目前,马塘村人均工业产值已经突破3000万元,人均上缴国家税收200多万元。马塘村一跃成为“福建奔小康建新村”的典型。
持续发展,留住美景留下乡愁
有着美好梦想的马塘人从更高更可持续的发展角度出发去留住美景,留下乡愁。
马塘人从开始办企业的第一天起,就高度重视对家乡环境的保护。最早,他们把企业办在生产队的蘑菇房里,后来,企业发展了,他们也是尽量开发贫瘠荒凉的山坡地,企业越办越大,不得不占用耕地,他们就全力挖掘每一寸土地的使用效率。
马塘村与银鹭集团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还专门兴建了日处理污水能力1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将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和马塘村的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处理,一部分用于园区绿化灌溉,另一部分用于农业灌溉,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回收再利用。
走进马塘,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里仿佛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绿化面积已达到60000多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3%。最多的是闽南常见的果树,龙眼、荔枝居多,浓绿、碧绿、嫩绿、鹅黄绿,浓浓淡淡,深深浅浅,团团绿影,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