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2日 星期一

    重构中华文明的基层象征系统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王一川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2日 08版)

        《记住乡愁》(第一季)的当代意义,需要返回到文明或文化本身的根基上去理解。这种根基在于,文明作为一整套象征系统或符号系统被创造出来,正是为了表达人类生活中需要表达的特定意义。世界上每种文明或文化都必定有自身的独特的象征系统或符号系统,用以传达该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这些象征系统可以是最高层次的,如被人们视为华夏文明的总体象征的长江、黄河;也可以是最低层次的,如种类式样众多的村落、胡同、古树等。影片巧妙聚焦于中国乡村的古村落这一实体,但又着力深探其中蕴含的意味深长的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可谓由实入虚、虚实结合,成功地为观众重构起中华文明的基层象征系统——村落文明,而这种村落文明正是中华文明的基层社会象征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激发起当代观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部大型纪录片重点重构村落文明中所承载的文化传统规则,这属于这整套基层象征系统的核心层面。影片第三集《明月湾村——讲和修睦》强力礼赞并详细解读家族祠堂中悬挂的对联“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德性坚定品节详明”,不遗余力地一直追溯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名言。这可以说是对当年的反传统主义的一种自我纠正或自反式重构。“记住乡愁”所试图回忆的,是社会革命者对那些被自己的前辈或同道所拒绝的古村落文明传统的遗韵,属于一种抢救性重建。这无疑是一种唯物辩证法式的回环运动,其现实意义非常深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