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2月28日电(记者曹继军 颜维琦)春天的上海,“邹碧华精神”正在生长。这位在不久前的冬日停止了呼吸的法官,被众多人谈论、缅怀,更让众多人学习、思考。
上海市奉贤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龙华这样解读“邹碧华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邹碧华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全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今天,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期待越来越高的新形势,这种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显得弥足珍贵。
在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看来,“法官当如邹碧华”,启迪着当下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优秀的法律人应当具备这样三种素养:一是精湛夯实的法律功底。二是公平正义的法律品格。三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张宇航去年还聆听过邹碧华的《案件审判九步法》,对这位客座教授有发自内心的崇敬:无论作为一个法官、官员还是学者,他都是最好的。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建立了一门审判学问,也以身垂范促成法律共同体形成。
作为邹碧华的好友,上海新文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富敏荣律师说:“邹碧华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得到了整个律师界的欢迎。最让人钦佩的是,他提出要共同构建律师与法官的法律共同体,法官应该用包容、谦和的态度对待律师,赢得了广大律师的尊敬。”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邹碧华精神”将生长在法治中国的丰收景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