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6日 星期四

    新春走基层·年俗新景

    “西兰卡普”织出幸福美景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通讯员 张军 胡域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26日 04版)

        春联、大红灯笼、炊烟、爆竹声、摆手舞……美丽的湖南省龙山县惹巴拉村寨张扬着浓烈的节日氛围。

        “呜—呜—呜”,农历腊月二十八18时38分,树皮号低沉的鸣声响彻村落。这是村里遇重大活动时举行的仪式。冲天楼流光溢彩、炫目夺人、人潮涌动——惹巴拉织锦年会即将开始。

        土家织锦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中国土家族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2006年,土家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捞车河旁的惹巴拉被誉为“土家第一山寨”,村落里的土家女子都会织锦,“家家有织机,户户有织女”。每逢过年,土家织锦的“嘉年华”便会上演,美丽贤惠的织女们带着一年的收获和喜悦,聚集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感情、规划来年。

        鞭炮声过后,朝门缓缓打开,冲天楼内60台织机依序排列,60位织女身着民族盛装。

        冲天楼是土家族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土家族人心中神圣的殿堂。

        “第一次在冲天楼里举行,心里有些紧张。”叶德莲76岁,从事织锦50余年,作为年龄最大的织女,在冲天楼内进行年会,还遇上这么多人参与,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叭哒叭哒叭哒”织机声响起,七彩斑斓的丝线在织女手中相互交错,脚踏杆、腰匍匐,一个个娴熟的动作,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土家织锦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兰卡普,它记录了土家族的风俗和情感,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织的图案叫梭罗丫,来源于神话传说。”织女黎承菊说,“相传梭罗神树由王母娘娘在悬崖上所栽,总共18节,根壮叶茂,9节地上、9节天上。一位穷苦土家族后生,克服千难万险,通过梭罗神树最终爬到天上,寻找到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黎承菊今年48岁,13岁跟随祖母学习织锦,2001年在县城开办土家织锦传习所,收入逐年增加,并带动20个织女致富。目前,年产值达500万元,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

        “叭哒叭哒叭哒卡普他,阿可搓西业里洪嘎。(汉语:叭哒叭哒织土花,郎在你后园把土挖。)”忽然,悠扬的情歌声从二楼走廊传来,12名学徒不觉唱起歌来。织机声、哼唱声、嬉笑声,交织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

        “看到越来越多的姐妹从事织锦工作,让人欣慰。”为了更好地传承,“土家织锦工艺大师”、60岁的刘代娥在村里开办了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每年为十多个徒弟传授技艺。目前,龙山县从事织锦业的土家妇女增加到了近2000人,年生产量约40万件,年产值近4000万元,产品远销广州、深圳、北京,甚至欧美、韩国,土家织锦成为土家妇女发家致富的“幸福锦”。

        (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通讯员 张军 胡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