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7日 星期二

    鲁迅,一具大灵魂

    ——我写“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有感

    作者:林贤治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7日 11版)

        何满子先生曾经自白说,每年必定通读一遍《鲁迅全集》。至于理由,他说是“实用主义”,除了藉此理解中国之外,“是为了使自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做人不至于做得太不像话”。我虽然不及何先生的坚持,但也会不时翻阅鲁迅的书,重温他的“黑屋子”话语,从中获得慰藉、勇气和思想的喻示。我和何先生有同感,发现在鲁迅身上有一种特异的力量。在所有已故的和活着的中国人中间,我确实不曾遇见有哪个人像他一样令我如此神往。

     

    风号大树中天立

     

        鲁迅生前曾两次手书明代画家项圣谟的题画诗赠人,诗云:“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暮色昏暝,狂风肆虐,当此孤立无援之际,唯见大树依然傲岸,挺立不移。如此形象,实在可以作鲁迅个人的写照。

     

        自从介入北京学潮,鲁迅一直交“华盖运”;特别在广州经受了“血的游戏”,赴上海定居之后,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生活几近于半地下状态。他一面反抗当局的压迫,一面抵御“战友”的暗箭,用他的话说是“横站”着作战。所谓“横站”,有既定的立场和方向,其实正是一种直立的姿态。

     

        鲁迅植根于草野,他有书即名《野草》。同为植物,我怀疑“大树”乃由“野草”变异而来,所以带“草根性”。鲁迅曾经注目于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草叶”是人民的象征。说到鲁迅的特点,他的老友许寿裳说第一是“仁爱”:爱人类,爱人民,爱广大的卑贱者和弱势者。大树以宽阔的树冠成为野草的护卫者,而其枝干伸展向上直刺苍天,唯在对抗来自上头的风雨雷暴。

     

    猛禽,或者猛兽

     

        在《半夏小集》里,鲁迅有一段话,表明他的“动物观”,说:“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又补充说:“养肥了狮虎鹰隼,他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鲁迅憎恶哈巴狗和媚态的猫是有名的。他文章里曾引过一句西谚:狮虎独往独来,只有狐狸和狗成群结队。记得胡适也曾引用过,但他要“好政府”,后来还入了阁,自然做不成猛兽,倒像鲁迅笔下那种脖子上挂着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走在一群胡羊前面的山羊。鲁迅在政治上有“洁癖”,他说他是不跟政治家说话的。大约也为此,日本学者山本实彦说:“他的存在比高尔基的存在更清洁。”

     

        鲁迅是十足的猛兽,从来搏战庞然大物。因为是猛兽,有“旷野情结”,骨子里是不结盟主义者,一生坚持独战。他从来不曾加入组织严密的集团,即使结盟,如“左联”“民保盟”等,也是出于斗争情势的需要,而非个体安全或利益的考虑。他有一个斗争原则,说来非常有趣,就是:对手是猛兽时就如猛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首先,必须看清对手,斗争的双方是对等的。这才是鲁迅式的宽容。谁会料到,猛兽可以变得这般理性和平的呢?

     

        鲁迅自比老虎,在旧诗《答客诮》中说:“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他深爱他的“小老虎”,回眸凝睇,深情中仍然包含了对未来的斗争连续性的期许。

     

    哲人和战士

     

        鲁迅是哲人,具有天生的哲学家气质,不是那类经院式哲学家,所以无意于建构体系哲学。相反,他的哲学是反体系的,是问题化、断片化的。

     

        他的政治哲学,重点在解构权力,权力与社会(群众)、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尤为他所关注。他的历史哲学,基础是进化论,但是对于东方历史有反向的观察,其间社会的停滞、倒退、羼杂与循环,在他那里有着深刻的揭示。至于他的人生哲学,则颇近于西方的存在哲学,重境遇,重主体性,重自由选择,却叫喊“绝望的反抗”。在许多论域中,诸如奴隶与奴隶性,流氓与流氓政治,革命与革命文学,都有独到的发现;还有“包围新论”“隔膜”“看客”“中间物”等等,都是自创新词,极富个人创造的魅力。超短剧《过客》,可谓鲁迅哲学的代表作。

     

        鲁迅答复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时说,他不配拿奖,因为世界上还有更多比他好的作家,又说在中国还没有可得诺奖的人,假如瑞典要格外照顾“黄色脸皮人”,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结果将很坏。对于有人提出为他作传,他答说自己平凡得很,要是连他也配作传,中国将有四万万本传记,一时塞破图书馆云。他自白说:“但自问数十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一个有大气象的人,竟是如此谦卑。这种平民主义的态度和作风,也是我特别欣赏的。

     

        从前写过一篇文章,说是喜欢看灵魂胜于看风景。我始终认为,对个体来说,灵魂带有统摄的性质。郁达夫阅人无数,论及鲁迅时,说是读他有一种让人明知是毒酒,喝了会死也要喝的况味。这里道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如果不是亲炙了鲁迅的灵魂,不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鲁迅的灵魂,永远骚动着、挣扎着、叫啸着。这是一具自由的灵魂,大灵魂。

     

        “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

     

        林贤治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