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星期一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

    布塄沟村变了样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宋青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16日 04版)

        两年前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顺着积了厚厚黄土的盘山路,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甘肃省临夏州回族自治区东乡县高山乡布塄沟村,看望这里的村民。年近六旬的布塄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占海早早地等候在村口。那时,这位即将退休的老支书想不到,习总书记的到来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今年腊月二十三,马占海坐在两层楼的新村委会里,看着窗外崭新的水泥路,满心欢喜地说:“路通了,水也有了,房子也盖上了。”

     

    贫困村改变了模样

     

        布塄沟一带是东乡县最贫困的区域,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高海拔山区于一体,贫困面61.65%,而布塄沟村贫困面更高达96%。这里不仅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也长期落后,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长期困扰这里的村民。

     

        难走的山路,是制约布塄沟村发展的第一大难题。

     

        布塄沟村处在两山之间的沟壑中,要进村子,必须沿着盘山路,从东边的山头绕下来。山高坡陡又多弯,走一趟下来,光是路上厚厚的黄土就能让人“灰头土脸”。下雨天,道路泥泞又打滑严重,村民们连门都出不了。有一次,村里一位50多岁的人干活时不慎头部受伤,眼看着他头上流着血,必须快速得到救治,6个男人轮着把他背上了山头,才等到了车。

     

        总书记调研后,2013年3月,作为布塄沟村的对口帮扶单位,中石化组织人力物力,投资8298万元,对布塄沟一带的6条乡村道路进行硬化,共计54.05公里。其中,硬化布塄沟村村道20公里,从一社到五社都有崭新的水泥路可以走,“晴天一身土,雨天出不去”的难题总算解决了。

     

        人畜饮水,是布塄沟村面对的第二大难题。

     

        以往,布塄沟人的饮水主要靠积雨场里存下的雨水和地下水。曾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这里的水质,证明这里的水含氟过多,村民们普遍有氟斑牙的情况,不少人到中年时牙齿就开始脱落。后来,村民们想办法从不远处的达坂拉水,加上运费,一立方水得120元。为了省水,大家把水反复使用,人喝干净的水,洗了土豆的水再给牛羊喝。即使小心翼翼地省着用,一年下来,最节省的家庭光水费也得五六百元。

     

        现在,布塄沟村饮水入户工程已经完成,埋设自来水管道15公里,建成了7座蓄水池,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村民院落,结束了群众靠车拉、靠驴驮、靠人背等方式吃水的历史。一户家庭一年只需要交126元的水费,就能喝到干净的自来水。

     

        路修好了,水引来了,居住的条件也在改善。

     

        站在布塄沟村东面的山顶上,俯瞰整个布塄沟村,山上是原来分散的五个社,一个个小院零星分布着,而山下则是整齐的56户新农村,除了常年在外已举家搬迁的村民,这里的每一户都分到了新房子。村民们从原来土木结构的破旧房屋搬进了砖木结构的整齐小院。

     

        在新建的布塄沟村委会里,还设有卫生室、文化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县里专门调来医护人员,一般的小病都可以在这里解决,村民们再也不用跑去县城看病了。

     

        新建的布塄沟村小学也已经投入使用,崭新的教学楼外,绿色的塑胶操场格外醒目。

     

    养殖增收的梦想

     

        布塄沟村的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倍,虽然每家都有不少地,一年的收成却微乎其微。在这里,养殖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布塄沟五保户村民马麦志的家。当总书记问到他的愿望时,马麦志说:“圈里有三只羊,我想喂十只羊!”对于一个五保户家庭来说,能养10只羊代表着一笔可观的收入。

     

        两年过去了,现在,马麦志的羊已经养到了10只,其中有5只成年羊,另外5只小羊羔也出了栏。

     

        村民马进才也想靠养殖来赚些钱。去年,他靠贴息贷款买了两头牛,卖出时赚了4000元,今年他又贷了2万元买牛,准备等牛出栏时再赚一笔。

     

        和马麦志、马进才一样,村里的很多人现在都能通过养些牛羊来赚钱了,这都得益于一项把以养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作为主导富民产业的政策。

     

        两年来,布塄沟村修建暖棚圈舍72间,向群众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8户、36万元,每户发放良种基础母羊4只。村里还建起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集资互助资金55.4万元,共发放借款33户、65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2012年年底,布塄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624.1元,到了2014年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3419元。

     

        除了帮助发展养殖业,村民们还能在政府的补助下学习驾驶、手工等技能,马麦志最大的儿子就是在政府的补贴下考了驾照,如今在兰州打工,每年也能给家里带来几千元的收入。

     

    因穷出去,因希望回来

     

        32岁的马大五得是布塄沟村的名人,因为不堪贫困,他17岁时便出门打工,在当时思想观念保守的布塄沟村,他的外出让大家吃惊。

     

        “我最大的梦想是让我的小孩能上大学,让老人能享受生活。我有梦想,也有手、有能力。”靠着这股子冲劲和吃苦肯干的精神,马大五得在甘肃的秦王川学得一手养殖的好手艺,给别人打工,有时也合伙做生意,几年下来,日子渐渐稳定,他便在秦王川定了居。

     

        一年多前,他从新闻上得知家乡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修好了路和各项惠农政策,他的心热了起来。终于,他下定决心,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一方面,我的父母在这边;另一方面,在外总是享受不到当地的各种优惠政策,现在我们这里政策好,我回来也能搞起自己的事业。”马大五得说。

     

        马大五得目前正在筹措自己的新羊场,地址就选在家对面的山上,挖掘机已经开了进来,就等动工了。他计划先靠自己的力量养500到1000只羊,目前全村的羊存栏量也只有902只。他想实力壮大一些的时候,再争取多贷些款,搞更大规模的养殖。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宋青)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