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理工学院喜报频传:该校赴台湾高校学习的数字创意学院学生在“2014年台湾大学院校智能型电视应用服务创意竞技赛”“2014汉字多媒体创意竞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包揽“应用服务创意竞技赛”的冠亚季军,以及汉字多媒体创意竞赛微电影组年度首奖。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通过开展“第二校园交流”等校际合作项目,利用各高校间的资源互补优势,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交换学习 取长补短
“那段时间,我们6个人几乎都待在工作室中,每天睡一两个小时就起来创作,经过辛苦创作出来的《鼓》,最后获得了‘发现,美丽台湾’短片竞赛的铜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刚刚从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毕业的王颖回想起大三那年在台湾搞创作的场景时说,台湾学校更注重实践,一个临时项目的创作通知,会将课程作业全部换掉。
选取优质高校、品牌专业开展合作,引进合作高校的优质课程,由合作高校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是厦门理工学院培养人才的新举措。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先后与美国等1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49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与国内7所高校合作开展“第二校园交流”项目,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议培养人才。
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专业有四五十年的办学历史,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据了解,厦门理工2011级测绘专业的半数学生被送往黑龙江工程学院交换学习,学生在黑龙江工程学院的考试成绩非常出色,有的学生几乎每门课程都拿了第一。
深化科研 服务地方
借助于校际合作这一平台,厦门理工学院与国内外各院校之间的高层次学术互访日益频繁,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入。
学校先后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海外合作院校在厦门成立“中加联合膜技术教学与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陆续开展了厦门城市污水处理、抗震减灾、鼓浪屿申遗等应用研究项目。
近年来,随着福州地铁、厦门地铁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厦门理工学院开始将目光瞄向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欧盟轨道交通委员会中唯一的高校机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成立了轨道交通研究中心。这是福建省首个联合外国高校成立的轨道交通研究机构。
在引进科研合作的同时,厦门理工学院也积极走出去,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同研制出“金厦一号”电动导缆车,并在台湾投入使用。这是两岸合作开展的首个产品类科研项目,在两岸获得良好的学术和社会效益。
适应生活 放飞梦想
对于厦门理工学院的学子而言,参加校际交流项目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成长。陈志龙是参与厦门理工学院“第二校园计划”的一名学生。他赴常熟理工学院交换学习后,又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习。在他看来,交换学习如同“穿越”一般,“第二校园”已经成了他的大学生活的关键词。两次选择“穿越”的陈志龙发现收获不小:感受异域文化、适应多元环境、结识师生伙伴。
不同地域、不同校园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厦门理工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的4名交换生,在常熟理工学院学习,他们对宿舍里召开的一次次“总结会”记忆深刻。他们会自省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方面还可以改进……他们觉得,交换生活有助于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老师曾经问过我,‘如果这种交换项目明年继续实行,你会推荐你的学弟与学妹参加吗?’我的答案是会!”学校外国语学院学生黎雪很确定的是,到“第二校园”交换学习,必定会带来一番成长。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