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是缅甸的联邦节,也是缅甸的法定假期,举国放假欢庆。然而,缅甸北部隆隆的炮声却给本该喜庆的节日气氛蒙上几丝阴影。
说起联邦节的由来,不得不提著名的《彬龙协议》。1947年2月12日,在缅甸国父昂山将军的倡导下,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与克钦族、掸族、钦族等少数民族在缅北掸邦一个叫彬龙的小镇签署了《彬龙协议》。协议承诺,赋予少数民族高度自治和平等的权利。于是,各民族同意建立统一的缅甸联邦,共同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缅甸在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告独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创举,之后每年的2月12日缅甸都会举行联邦节的纪念活动。
令人遗憾的是,《彬龙协议》并没有给缅甸带来持久的和平。缅甸共有135个民族,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家。众所周知,缅中央政府与多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的内战持续了约60年。
在吴登盛上台后的3年里,政府一直力图推动民族和解。今年1月,政府提出在联邦节(即2月12日)签署全国停火协议的倡议。但是1月中旬开始,由于受“伐木事件”与“人质事件”的影响,活跃在缅北克钦邦和掸邦北部的“民地武”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的武装冲突再次升级,引发缅内外的密切关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冲突的硝烟尚未消散,缅北其他战场又吹响了战斗号角。
据《缅甸时报》报道,从2月初开始,缅北另一支尚未与政府签署停火协议的“民地武”——德昂民族解放军与政府军爆发了新一轮武装冲突。另据官方报纸《缅甸环球新光报》报道,2月10日,缅政府军与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在缅北掸邦的果敢地区发生了4次交火。果敢同盟军是彭家声(前果敢特区主席)领导的一支“民地武”。2009年8月,它曾被缅政府围剿击溃,但5年后竟奇迹般地东山再起。据媒体报道,从2月9日开始,果敢同盟军试图攻入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与政府军发生军事对抗,双方战火持续至今。
屋漏偏逢连夜雨。缅北战火的蔓延让政府的停火协议瞬间化为泡影。此间媒体普遍认为,阻碍和平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与“民地武”之间缺乏互信。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缅甸的大选年,各政治势力和“民地武”纷纷角力斗法,目的在于为大选争夺话语权。
尽管困难重重,缅政府仍未放弃推进和谈的努力。据官媒报道,2月10日吴登盛总统在首都内比都会见了前来出席第68届联邦节的克伦民族联盟代表团。双方就如何为和谈增添新动力、加速实现公众愿望、促进和平稳定等问题举行了会谈。除了克伦民族联盟,另有13支“民地武”也前往内比都参加了联邦节庆祝活动。
此间政治观察家认为,缅北战局在大选年的初期骤然升温,这给年末将举行的大选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如何应对乱局、结束纷争,考验着缅甸执政者的智慧。 (本报仰光2月12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汤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