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真地认同“意识形态淡化论”“价值观教育中立论”“西方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等,放弃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自毁未来,要犯极大错误。
●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使用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不符合国家利益。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选择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必须对教师提出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底线的要求。
当下,软实力竞争正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东西方的竞争和较量,实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和较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
核心价值观教育事关国家利益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国家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西方殖民主义者很早就发现,欲削弱一个国家和民族,必先削弱其核心价值观,进而动摇其自信,混乱其思想,瓦解其凝聚力,用自己的价值观取而代之,最终使这些地区“西化”或“分化”。
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世界各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通行做法。美国一直强调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维护其“核心利益”,二是捍卫并传播其“核心价值观”。表面上,学校不干涉学生政治选择,但通过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资本主义政治观教育,让学生认识、选择并坚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好的制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承认,美国的影响并非来源于其军事或经济实力,“而是来源于我们的理想,以及这些理想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得成功而形成的巨大魅力。”
我们的学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事关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事关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就要求我们从国家生存、发展的国家利益战略高度,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放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如果天真地认同“意识形态淡化论”“价值观教育中立论”“西方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等,放弃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自毁未来,要犯极大错误。
把好教材关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承担传承和弘扬文化、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经验、宣传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培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任务。把好教材关,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在美国,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最本质最高目的”。早在1937年,美国教育部门就在《对学生特征的看法》报告中指出:学校要强化以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智力知识训练。”美国前总统里根说: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并不是因为钱花得少,而是因为钱花得不当,“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毕业后走向世界,成为影响社会的人物,不仅要靠学术地位,更要靠道德责任。学校既要重视专业课程设计,更要重视价值观教育课程设计。美国在选择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经典教材传播其核心价值观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一是美国各界社会精英人士利用一切场合重复、阐释、宣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并承诺对它的信仰,使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二是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制造了各种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符号,并通过教材、影视剧、网络等,塑造各种美国价值观的传播者和捍卫者形象。其中,华盛顿、杰弗逊、林肯等被塑造成为确立和捍卫美国核心价值观的至高无上英雄。三是美国政府不惜重金,在海外建立机构,或者资助一些基金会以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教材出版、志愿者活动等名义,传播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清除阻碍美国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各种障碍。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选择好教材,这犹如到达目的地要选择好交通工具一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把关选择教材。一方面,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他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教材”。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仅增强文化自信也增强价值观自信。
另一方面,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明的有益成果。一切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都可以借鉴。但要理直气壮地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错误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在这点上决不能含糊,而且我们也并不输理。核心价值观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学校尤其是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使用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不符合国家利益。
教育环境良好才能提高实效
校内外教育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形成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美国深谙其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营造校内外教育环境。在校内完善教育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加强网络建设等;在校外设立纪念馆、博物馆、宣传核心价值观的标志物等。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主教学楼一个大厅三面大理石主墙上镌刻着许多名字:一面是二战以来为国家献身的校友,一面是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校友,一面是对学校作出贡献的校友,以此激励过往学生。美国核心价值观被载入了国歌、宣誓、公民教育、就职演说及各种教义和活动中,亦被刻进了市政广场花岗岩塑像底座的纪念碑文。这种教育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渲染“美国精神”,影响青少年学生。
美国能做到,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不仅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舆论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更要营造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好的学校教育环境首先必须对教师提出底线要求和严格管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选择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必须对教师提出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底线的要求,对教师进行“三个决不允许”的管理,即决不允许有各种攻击诽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决不允许有各种违反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决不允许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好的教育环境,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不会有好的实效。
对教师提出底线要求和严格管理是源自我国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对教师提出底线要求和严格管理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神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广大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对教师提出底线要求和严格管理是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必要举措。《意见》明确要求,要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强调要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
(作者单位: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