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民生观察

    让GDP带来幸福感

    作者:新闻观察员 刘瑾鸿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5日 15版)

        2014年各地的经济“年报”亮相,全国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八个省区市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放眼世界,全球“一万美元俱乐部”成员也只有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成绩足以让我们骄傲,中国八个省区市似乎正迈进我们所期盼已久的发达和富裕之地。但是,在欣喜之余,另一个声音还是在耳边怦然作响:我们真的富裕了?GDP究竟能给我们多少幸福感?

        社会学家分析,人们的幸福感中有三个要件:物质生活、与他人和谐的关系和有意义的生活。幸福感中第一个要素最好理解:更大更好的房子,一辆漂亮的汽车,穿一件体面的衣服,享受一顿美食……这些物质的部分,这些能用金钱买到的东西可能会让我们幸福。购买力很显然跟GDP相关,当GDP增加时意味着我们能买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收入所代表的购买力和GDP相关的系数却不是百分之百。即使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只有大约55%,而目前中国“一万美元俱乐部”这八个省份当中,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只有40%左右。用简单粗略的数学计算来思考:如果GDP每年增长7%的话,居民购买力增长应该只有2.8%。

        GDP跟幸福感中其他两个要件是何关系呢?幸福感中的第二个要素: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我们可从两个层面看这种关系:第一,人和环境的关系;第二,人和人的关系。首先,在GDP的增长过程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排在世界前列。这八个“一万美元俱乐部”成员毫无例外都是雾霾笼罩之地。当土壤和水源成为暗藏的巨大隐患,当人们总是被滞留在拥堵的车流之中,当青山绿水成为梦境,再一味追求GDP的增长有价值吗?今天,信任危机令人反思。毒牛奶、地沟油、毒胶囊、过期的汉堡、变质的鸡肉三明治,让人触目惊心。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人与人之间并肩携手、彼此分享,而这样的幸福是否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幸福感中的第三个要素:有意义的生活。GDP可以衡量很多事物,但却无法衡量那些使生活充满意义之物。那些有意义之物可能会是欣赏祖先们创造的美丽诗歌,精美图画,可能会是陶醉于旋律和音符之中,可能会是不计功利的对运动的热爱,可能会是对家庭和婚姻的忠诚,可能会是儿孙绕膝、稚子候门的天伦之乐,可能会是充满理性内涵的公众讨论,可能会是热忱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能会是出自同情心、怜悯心忘我地去救助他人等等。这些有意义的事物与我们的教育相关,与我们的文化相关,与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相关,这些却是GDP中所不包含的。

        如此看来,GDP与我们的幸福感只有很小的相关性。我们是时候该从唯GDP的迷思中醒过来了,我们更应用与民生福祉、环境保护等综合考评指标。这也就是在新常态下,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要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