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靳晓燕)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广研修活动”日前在北京十一学校拉开帷幕。
在活动上,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表示,任何经验和成果的学习、推广,绝不是原样不动的照抄照搬、克隆拷贝,更多的是要关注和学习成果背后的精神、理念与改革创新的思路,进而结合本地、本校的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因校而宜,探索、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题为“寻找”的主旨报告中,带领大家梳理、解读了两条脉络,一是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治理结构,二是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这场改革最终将去向哪里?李希贵说:“教育改革在启动时靠教师的积极性,但是最终的成功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只有顺应学生的成长需要,才能从“创造适合每一类学生发展的教育”转化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