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来是中国传统价值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和,简单讲就是人们相处要和谐或协调的意思。与和有关的“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及“和而不同”等信条至今仍有其感召力。然而,在多样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当代,这种和文化传统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并继续发挥其维系中华族群或社群生活的功能?《记住乡愁》第3集《明月湾村——讲和修睦》向我们讲述了太湖深处西山岛最南端明月湾村的故事,展示出中国和文化传统的一个当代活标本。
为了展示这枚当代活标本的魅力,编导尽力调动多种美学手段去精心建构。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古史追溯。随着镜头的展开和解说,我们得知这个三面靠山、一面靠水的秀水福地,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宋时代到此躲避战乱的移民。正是他们的到来逐渐地开创了绵延至今的和文化传统。战乱可以毁灭生命,但更可以激发起人们维护和睦家园的强烈冲动和顽强毅力。这种历史寻根无疑增强了明月湾村之和文化传统的厚实度。
处于镜头展示核心的是这里的家族遗风。以邓、秦、黄、吴四大家族为主体的明月湾村民,多少年来靠什么维护全村的安宁?正是以家族讲和修睦遗风为代表的和文化传统。该片把观众带到黄家祠堂,呈现其“敬宗睦族”的家训,并且详细解读对联“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德性坚定品节详明”的意味,进而追溯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名言。可以由此感受到,在中国,和文化传统的基本细胞正是家或家族。有了家族内部之和、家族与家族之和,才会有全村之和以及范围更为广大之和。该片由此表明,“人和”早已成为全村的基本价值尺度,以此为中心而养成讲和修睦、家族和合、天人合一之遗风。
和睦的家族遗风是靠具体的讲和或劝和手段以及具体的人去达成的。明月湾村民讲和有方,体现为“吃讲茶”的传统,就是在村民们有纠纷时,相约去到茶馆喝茶协商。片中请出人称“老娘舅”、现年77岁的吴剑明老人现身说法,通过他围绕吴家老宅礼和堂的维修而成功调解吴家兄弟纠纷的故事,表现了这种讲和有方传统的当代延续,突出了讲和有人的思路,为和文化传统的当代延续带来了希望。
以树喻人,可谓该片的高潮部分。围绕全村的标志性符号——那株树龄高达1200岁的古香樟树,编导着力刻画它的根深、叶茂、坚挺、庇荫四野的形象特征,并讲述了唐代诗人刘长卿到此访友时栽种的传说,从而强化了它的象征性意义和历史厚重感。耄耋老人黄林法回忆自己八岁时的亲历:全村人为护树而团结御敌、宁肯集体支付120石大米的赎金以换回他,也不愿出卖大树。这一故事告诉人们,和文化传统并非仅仅为了和睦无原则地妥协,其在骨子里写着正义两个字。以义通和,和而义,正是这种和文化传统的内在运行原理。
(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