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85后“宅男”,做测试员的他在杂志上看到3D打印机项目便辞职,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开发。他的绘图机器人通过调整挂在墙壁上的小电机、绳子和画笔就能画出美丽图案;刘佳玉的“隐形之内”装置用了300个风扇,每个扇叶上都有11个蓝色LED灯,根据国内40个城市风力风向数据而反应,6秒长的玫瑰曲线探索对城市的感知;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毕业的肖般若则希望自己放在展厅内的吉祥草能够被大家带走并移植到任何地方,但记得要发张照片给她个反馈……作为近百名“创客”中的一员,他们的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第二届CAFAM未来展”日前开幕。展览分为主题展和跟踪展,在于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观念推进,以未来性的眼光和方式发现并扶持富有天赋和潜质的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建立中国青年艺术的资料档案库,推广当代艺术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及影响力。美术馆共三层的展厅俨然成为推动中国青年艺术的“温度计”、“催化剂”和“实验场”。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目前,国际上关于“创客”的概念尚无标准定义,而人们对其约定俗成的定义是: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近年来,“创客”在中国蓬勃发展,其中不仅包含着那些“硬件再发明”的科技达人,还包括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先进分子。本次展览采取“机构提名”方式,由国内外近年来持续关注和推动中国青年艺术的重要非营利机构、美术馆、艺术空间等,提名青年艺术家若干名。主办方希望通过展览提出问题和理念,并借用其切入到当下青年艺术的活力与创造力。同时,在对象、手法、语言上推进,让“创”成为主旨。
“创”引发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客”似乎具有随时准备一跃而起的威风凛凛,体现出个人的独立价值。 (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