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认同

    作者:阮一帆 傅安洲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4日 07版)

        所谓的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政治权力的承认、接受和赞同,并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政治行为。政治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决定国家、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发展条件制约,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政治文化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充分利用、积极配置各种政治、文化、教育资源,极力提高本国人民对该国政治体系的认同程度、巩固本国人民对该国政治体系的认同成果、完善本国人民对该国政治体系的认识水平。

     

        德国在二战以后通过不断构建、调整、完善其资产阶级“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其政治文化由传统的“臣服式”“权威式”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参与式”的转型,较好地解决了建国早期民众的认同危机和重新统一后的国家认同问题。

     

        美国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二战以后,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始终紧密围绕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不断推动其“公民教育”体系建设。美国民众对美国国家精神、政治体制以及“美国梦”的认同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此外,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输出和文化渗透也是获得其政治认同的手段之一。

     

        无论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发生何种改变,加强政治认同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通过政治认同,一国不仅为本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广泛的民众基础,还为本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支撑。

     

    增强“三个自信”,实现政治认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部署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坚定“三个自信”即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促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繁荣发展、大力推进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建构与全球化对现代国家体系的解构的双重历史进程中,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激烈碰撞,社会共识的价值底线备受挑战。“三个自信”的不断增强,必须建立在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之上。这一政治认同的内涵,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系统认知为基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全面感知为体验,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坚持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道路;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改革开放的关系,在认识中把握改革开放大局,在实践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大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和完善。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增强“三个自信”,既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主题。

     

    加强政治认同教育,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当前环境下,我们更应认识到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把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教育,上升到巩固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稳定发展的高度。

     

        首先,要始终把政治认同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国风格的政治认同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其次,要在当代国际环境、中国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调查与教育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努力探索和掌握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基本规律,结合不同社会群体实际特点,进行政治认同教育,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也需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有益经验,特别是在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制度背景下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比较、借鉴研究,揭示和认识政治认同产生和政治认同教育的共同规律和个性差异,提升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制度认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L140425]的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