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进入21世纪以来,幸福指数成为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衍生出一系列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我国的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徐仲安、张晓林等的新著《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对国内外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其中关于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
研究幸福指数,需要有理论支撑。首先,需要界定幸福的概念。本书作者提炼了我国文化视角中的幸福含义、外国哲学视角中的幸福含义,得出自己所认同的幸福含义,“特别指的是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这一幸福感是可以用幸福指数来衡量的”,书中幸福指数研究的理论基础,则包括了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心理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人为本发展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
该书以我国农村居民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并针对不同地区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分别测算了东、中、西各地区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提炼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在个体因素、经济因素、人文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异同,并据此提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政策建议。
从研究方法看,该书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调查研究与系统分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幸福指数这一似乎高深的问题,变得较易为人们理解。从研究过程和结果上看,该书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客观实际和独特文化,分别对幸福指数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与系统评介,并对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有效排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这反映了新一代学者积极投身社会改革、潜心于理论研究、努力使科学理论影响社会实践的积极进取精神。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