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新技术

    大数据如何重塑交通

    作者:马雨沫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23日 11版)

        在北京市,6万多辆出租车一天就会产生数亿条GPS数据,而在上海市的交通信息中心,每2分钟的GPS数据反馈就达上千万条,全天约有72亿条,形成了100个GB以上的信息量。那么,如何高效地应用这些动、静态的海量交通数据,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精准的路况信息,营造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呢?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认为,大数据技术的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计算能力,能够实现交通管理系统跨区域、跨部门的集成和组合,更有效地配置交通资源,从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的水平。其次,基于对大数据的预测性分析,通过梳理影响安全运行的各种原因,发现道路运行安全管理的内在规律,将为交通管理决策、规划、运营、服务、以及主动安全防范带来更加有效的支持,以提高交通安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

        此外,为应对近年来的大气污染这一突出问题,对交通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支持交通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区域交通排放的检测和预测的模型,共享交通运行与环境的实时数据,建立交通运行与环境信息共享实验系统,从而有效分析、监测交通对于环境的影响。

        当前,在我国与交通相关的部门有十多个,但各部门间的开放互通程度十分有限,造成了交通数据资源条块化的分割和信息碎片化的现象。若要提高交通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将交通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交通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需从政策和技术上来突破阻碍交通数据资源互享互通的壁垒,消除信息分散,内容单一等问题。

        对于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姚丹亚副所长引入了“车路协同”这一概念。所谓“车路协同”,即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通过车车、车路信息的交互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简单来说,每辆车将自身的位置、速度、运行方向、运行企图等数据,会同交通信号灯、实时路况信息一并自动上传到云端,周边的车也可共享这些数据,车主可利用云计算推荐的驾驶方案,提前规划最佳的行驶路线与时间。

        由中国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了7所科研院校,进行了“车路协同”技术的产品开发与实际道路测试。令搭载了智能传感器的测试车辆与路测设备互联,实现数据共享,进行了模拟湿滑路面车辆限速、避撞紧急制动预警、换道辅助、盲区避让行人强制停车等实验。

        姚丹亚还建议公交、出租车、政府公用车等车辆能够率先搭载互联传感装置,配合路测系统进一步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而后鼓励更多企业用车与私家车自愿装配智能设备,实现大规模数据的汇总分析与深度挖掘,从而带动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