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8日 星期日

    “报痴”王蜀生走了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8日 03版)
    病中的“光明知音”王蜀生。本报记者 杨连成摄

        “蜀生走了!”

        1月17日早晨6时许,一群熬夜写稿的记者和夜班编辑们在熟睡中被手机铃声惊醒。

        连续十五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的积极推动者和踊跃参与者,连续五届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国际新闻奖领奖台上的“获奖专业户”,让当今的中国新闻界记住了“一代报痴”王蜀生。

        从四川省自贡日报到海南日报,32年从未间断过心中新闻理想的夜班编辑王蜀生,每年值守200多个夜班,编版数以万计,省级以上新闻奖斩获无数,成为中国新闻编辑的行业精英和学习榜样。临退休之际再度受命,选调新兵,精心布局,创建海南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呕心沥血半年有余,一举打造上百块示范新闻版,直至病魔缠身。

        “王蜀生同志与疾病顽强搏斗,他在意志上胜利了。如今,他在肉体上解脱了,我们无限悲伤,更无限钦佩。愿我们这位优秀的同行、知己的大哥、热情的战士,在天国安息!”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17日一早得知噩耗,在第一时间指示记者,“请代表我和全体光明人在吊唁簿上表达我们的沉痛哀悼。”

        “一个心中只有新闻,一辈子玩命干新闻的人,为什么就这样匆匆离开了他痴情不改的新闻事业?”海南日报总编辑吴清雄得知自己的干将王蜀生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地对记者说,“我从事新闻事业30多年,王蜀生是我见过的新闻人中最有激情和才华的实干家,他对报纸版面的深入研究,他对海南日报的突出贡献,他对事业的无比执着,都令我们心生敬重!”

        1月9日上午,海口雾霾沉沉。作为王蜀生的同行和老友,记者再次轻手轻脚地走进那间熟悉的病房,王蜀生头低垂、手颤抖。氧气罩下,奄奄一息的生命,似乎只能倾听。光明人的问候、何东平总编辑的关心,化作王蜀生脸上最后的笑容。“上兵伐谋铸报魂!”王蜀生用浑浊而低沉的目光示意记者,记者将耳朵贴近他那极度消瘦的嘴角,听到了一声生命的呐喊:“光明日报是有报魂的,你们光明人与真理同行,我佩服。我王蜀生活着没学够,死后还要学习。”

        送别记者时,按照王蜀生的示意,妻子王冰娥打开一台微型录音机,调到免提键,“请东平总编辑转达我和今天在座各位对王蜀生的深情问候!”2014年12月20日上午,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代表外交部同事,对媒体人王蜀生长期以来对国家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对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并期待王蜀生同志早日康复。

        16日夜,记者再一次把电话打到王蜀生的病房,回应记者的是王冰娥的哭声和悲伤。

        “蜀生今天陷入了极度昏迷,心跳很微弱,呼吸很微弱,我怎么喊他都没有丝毫反应。”作为相濡以沫的妻子,王冰娥告诉记者,遵照蜀生的遗愿,她17日晚要为夫君准备好一套当年预备出国时才穿的深色西服,还有两张他要带走的报纸,一张是他辛勤耕耘了27年的海南日报,一张是伴随他一路成长的光明日报,她17日晚还要按照蜀生的郑重交代,通知一位摄影界朋友,随时准备给蜀生拍一张带着报纸离开人世的遗照。

        泣不成声的王冰娥对记者说:“蜀生是要带着他心爱的报纸上天堂,继续他一生未尽的编版生涯。”记者记起上次看望王蜀生时,他曾用尽全身力气对记者说:“我的肉体随时可以离开这个多彩的世界,而心灵却不想离开这两份报纸。”这是一个新闻人在以告别人生的特殊方式,向后人表达他一辈子的忠诚和坚守。

        “这不是简单的对一份报纸的感情!”本报记者唐湘岳得知王蜀生感人的报人情怀后,给记者发来微信,“王蜀生的人生不了情,表达的是对光明、对真理、对知识的感情,是信仰!有这样的知音,是中国报人的自豪,是光明人的自豪!”

        (本报珠海1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