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6日 星期五

    节水是南水北调的长期任务

    作者:蒋旭光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6日 07版)
    北京市民罗先生用上了千里之外调来的“南水”。 CFP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去年12月正式通水。至此,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根据总体规划,东、中、西三条线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占长江年径流量的4.6%,约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其中,已建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规模183亿立方米,受益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安徽8个省(市)。东、中、西三线工程建成后,受水区控制面积1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5%,共14个省(市、自治区)受益,受益人口约4.5亿人。

        具体来讲,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保障供水安全的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工程,提高粮食安全的基础工程,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实施以后,直接给沿线的253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东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将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将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

        中央自始至终把节水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前提。早在2000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时就指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和实施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简称“三先三后”原则。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把节约用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节约用水。

        南水北调给北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的增量,但水资源的增加不代表水资源的富足。我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人口的分布极不匹配,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非常严重。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约450立方米,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受水区人均水资源量可增加50~100立方米,但离贫水线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南水北调水不仅要补今天的缺口,增未来的容量,还要还历史的欠债,要通过水资源的增量,逐步减少地下水超采,将城市长期挤占的农业和生态用水退还。所以,南水北调之水弥足珍贵,通水以后,更要加强节约用水。

        同时,南水北调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受水区应进一步强化节水意识,节约利用好每一滴宝贵的水资源。近十多年来,有关部门和沿线地方政府在节约用水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和保障。有关部门制定了“三条红线”、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措施,沿线各地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节水指标已经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即便如此,我们在水资源环境问题上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南水北调通水后,要更加重视推进节水工作,强化“三条红线”,严格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积极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供水管网,重点解决跑冒滴漏等问题,着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蒋旭光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