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是一座资源城市。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它至今享有“煤电之城”的美誉。1936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从这里掠走2500多万吨煤,留下4个万人坑和数万具白骨。
为了让人们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开发”和“经营”东北的本质,为历史留下铁证,自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阜新万人坑维修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来,阜新市委、市政府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本着维修保护和管理利用并重的原则,全面启动万人坑纪念馆维修保护工作。相关保护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于去年12月中旬完成,遗骨防潮防腐工作已经启动,遗骨馆保护展示、展示陈列馆新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确保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完成维修保护工作,重新对外开放,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14年殖民统治造成阜新10余万矿工死亡
相关资料表明:辽宁境内有34处万人坑,大多分布在抚顺、本溪、阜新、北票、大石桥等矿产富集地区。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万人坑。
阜新地区共有4处万人坑。包括新邱兴隆沟墓地、城南墓地、孙家湾墓地、五龙南沟墓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孙家湾万人坑。
1968年,阜新矿务局在孙家湾筹建“阶级教育展览馆”,共发掘出3个群葬大坑。矿务局采取原址原形态保护方式,建起一座“死难矿工遗骨馆”,一座“抗暴青工遗骨馆”,另有7个单人典型厅,1个白骨陈列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武装占领东北,开始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为了‘大东亚圣战’,对阜新煤田实行了疯狂的‘人肉开采’政策,造成十余万矿工死亡。”阜新万人坑纪念馆馆长张宝石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抗暴青工遗骨馆”埋葬的就是因参加新邱下菜园子大暴动而被集体屠杀的137名矿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1968年开馆以来,阜新万人坑已接待全国观众及日本友好团体参观380余万人次,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去年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国家及省前期维修保护经费已陆续到位
阜新万人坑纪念馆是“文革”期间阜矿集团企业自办的纪念馆,后来,阜矿集团生产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大批职工下岗,无力对万人坑进行基本的维护,导致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2007年移交地方政府。
阜新是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经过10余年的经济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基础弱,底子薄,市财政十分困难,很多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急需投入改善,很难拿出大笔资金用于万人坑的维修保护,致使矿务局遗留的纪念馆年久失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014年,一份反映阜新万人坑遗址年久失修的报告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总书记对此写下大段批示,要求迅速落实对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的维修改善工作,尽早恢复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当年10月1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带队来阜新,明确在阜新万人坑纪念馆文物本体项目上给予足额资金支持,在遗址内改建、扩建、新建项目上给予一次性审批。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李希先后到阜新现场办公,落实总书记批示,指导检查万人坑维修保护工作。
阜新市成立万人坑纪念馆维修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铁民、市长杨忠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工程指挥部,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本刚担任总指挥;设立三个办事机构,包括规划项目办公室、综合信息办公室和财务审计办公室,同时成立11个具体项目建设组,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编制出19个工程子项目的倒排工期表。
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关于万人坑纪念馆保护项目资金已分别到位。其中,遗骨防潮防腐一期工程资金713万元,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共计4480万元。省发改委关于万人坑纪念馆维修保护项目前期经费200万元也已到位。
各项维修保护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万人坑维修保护工作工期短、工程量大。为了确保工程如期完成,阜新市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做好各项工程的衔接工作,各项工作并驾齐驱,有序运行。
阜新万人坑的遗骨距今已七八十年,已出现风化腐化现象。为确保文物安全,经国家文物局批复,遗骨防潮采用导洞喷砼、桥式托体,通风洞掘进,保证24小时恒温恒湿;遗骨防腐采取除霉、加钙、B-72树脂丙酮液、有机硅加紫外线吸收剂等先进方式进行保护。防潮防腐一期工程由辽宁有色基础工程公司进行施工,于2014年10月20日启动,预计今年2月完工。
遗骨馆保护展示大棚工程、遗骨保护、围栏工程等方案均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上半年陆续开工;新建展示陈列馆、道路、给水、电力等非本体工程也都在有序进行。
为进一步丰富万人坑基础资料,阜新正大张旗鼓开展文物寻找、征集和整理工作,寻找亲历者及其后代。截至目前,已征集到文物近百件。(本报记者 毕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