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毕节的“第六产业”

    作者:本报记者 吕慎 柳路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2日 04版)

        元旦刚过,虽已冬季,但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台金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内却一派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让游客忘记了季节的更替。这是毕节建设休闲避暑养生基地的成功例子。近年来,毕节市大力建设精致有机农产品种养、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休闲避暑养生“三大基地”,将农业产业和二、三产业有机衔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不一样的“精致农业”

     

        “这5头‘可乐猪’,过了年能卖1万多块哩。”看着圈里已经长到100多斤一头的“可乐猪”,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贫困村民王光德越看越高兴。“不是所有的猪都能像‘可乐猪’这样卖得上价。”毕节市农委主任付业春说,毕节人多地少,生态脆弱,只有采取精致有机农艺措施,才能实现农业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护好青山绿水,保证农产品的健康安全。

     

        毕节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引入了精致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动农业和科技高度融合,念好“山”字经,打响“生态”牌,建设精致有机农产品种养基地。目前毕节市已认定无公害产地69.44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4个,20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11个农产品品牌通过地理标志认证,金沙县康星油脂和雄泰蔬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下一步,毕节将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工作,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种植将实现有机认证全覆盖。

     

    念好“产业经”

     

        2015年的第一天,上海雪榕集团在毕节大方县的食用菌产业园正式投产,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实现日产120吨食用菌。不仅外来的“和尚”会念“产业经”,毕节本地的农产品加工业也很“给力”。威宁县一家名叫“太给”的公司自主研发的“太给生吃火腿”,在借鉴西班牙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环境进行了改良,加工后一斤火腿卖到750元,一只火腿就能卖上万元。

     

        毕节市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潘国元说,毕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动植物品种繁多,有原料基础;种养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有上游产业支撑;交通条件正在加快改善,物流成本将大幅降低。现在,毕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在提高,部分农产品已在北京、南京等地开设了专卖店。

     

        立足这些优势,毕节将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加工转化率上挖掘潜力,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壮大行业企业总体规模,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园区集群,让农业对接二产、连接三产,推动农工一体化和农旅融合发展,加快把产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

     

    好山好水孕育“第六产业”

     

        “闻香识毕节”,这是来到大方县贵州术汇生态芳香产业园的人们共同的感受。这个产业园种植了芳香植物30多种,参观大棚8万多平方米。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说,把现代农林产品开发,生物医药研发、加工与生产及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业融合起来,是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毕节市旅游局局长戴淑金告诉记者,这种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被称为“第六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1+2+3=6),这类产业同时具备一、二、三产业的特点。

     

        “当前,毕节正按照‘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观鸟’的产品创意,打造休闲避暑养生基地。”戴淑金说,毕节建设休闲避暑养生基地,以避暑度假为主打产品,加上生态观光、文化风情、运动探险、饮食保健等多种产品,构建全新的“1+6”产品业态,全力发展第六产业。(本报记者 吕慎 柳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