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拥有一套完善的信用体系,该体系采用市场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来保证信用体系的运作,促进形成“诚信受益,失信受罚”的社会环境和理念。
德国社会信用体系主要由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和私营信用服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联邦银行信贷登记中心系统、地方法院工商登记簿、破产法院破产记录、地方法院债务人名单等。同时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也是私营信用服务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在德国,资信调查与评估主要由一些独立的第三方公司完成。
提到德国的信用体系,必须要谈及德国的信用保障机构SCHUFA。这是一家德国全民信用数据存储与公示的民间机构,于1927年在柏林成立,其核心业务是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记录个人信用数据,并且出示个人信用评分与个人信用证明。目前,SCHUFA的数据库里拥有6630万条个人信用记录和420万条企业信用记录,也就是说德国全国四分之三人口的信用都有据可查。这套信用评分体系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当前以及以往住址、信用信贷记录、银行账户信息、电话和网络缴费情况、保险信息、商务交易口碑、租房记录、犯罪与个人不良记录等等,但该系统并不记录私人的职业、财产、收入、国籍及家庭状况等。SCHUFA信用保障系统有着相当完善的评估体系。它采用0至100的评分制度,分数越高信誉度越高。信用评分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签订各种合同,如办理各种银行卡与信用卡、租房买房、买车、工作合同、手机合同、网络合同等。如果你的评分过低,即信用过差,那么你会举步维艰,处处碰壁。信用卡缴费逾期不还,交易中违约,签订各种合同后不按时缴费,以及多次坐车逃票等都会影响信用评分。SCHUFA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之内,个人和企业需要尽其所能地信守承诺。因为任何一个“差评”都可能给自己引来一场“蝴蝶效应”。一个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不但会被消费者抛弃,也很难找到商业伙伴与其合作。一个信用上劣迹斑斑的人,在金融信贷上会受到限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在一个处处以信用作为评判标准的社会里,缺乏信用是寸步难行的。
记者曾经历这样一件事。在德国,为了享受比较便宜的电话资费套餐,往往要和电话运营公司签订两年的使用合同。使用者必须要按时缴纳话费,除非极个别情况,几乎不能变更或终止合同。当年记者期满回国时,电话合同却没有到期,不得不委托继任者代交了几个月的基础费用。因为如果中断缴费就意味着单方破坏合同,就会被电话运营商列入黑名单。SCHUFA的个人信用评级就会因此而受到影响,那么记者再来德国工作能否获得签证都是个问题。
在德国,诚信建设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法律健全、执法严格。无论是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还是消费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都非常完善,而且执法严格,对失信者要进行严厉惩罚。失信者的违约成本非常高昂,因而对不法奸商或失信者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约束力。二是信用体系完善,德国的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都比较成熟,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三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用监控系统,在统一的法律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失信者进行监控,使失信者无法逃避制裁,无法逍遥法外。
(本报柏林1月11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