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0日 星期六

    价值品质: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作者:崔岐恩 张晓霞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0日 08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防止一种偏颇:只是聚焦于核心价值观的外在社会形态——价值原则,而未深入内在心理状态——价值品质,从而导致本末倒置、形神颠倒。根据陈瑛、石中英、廖申白、吴潜涛等学者的研究,我们可做如此界定:价值品质即主体以外在价值原则内化而形成的内在价值体系为基础、以价值智慧为核心的价值素养,是个人依据一定价值原则在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和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主体提出和满足需要的正当性原则,它是价值品质的伦理文化基础。价值原则是伦理体系的定盘星,是界定行为正当性的准绳、判断善恶的价值尺度。价值原则是历史的、情境的、现实的、多样的。在阶级社会,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总会基于自己的需要而选择某些价值原则来大力倡导,所以价值原则在阶级社会又有阶级烙印。但是随着人类需求的嬗变、升级,也有越来越多的价值原则可以成为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共同选项,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现阶段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共识。当然,“三个倡导”只是停留于原则本身还远远不够,所以中央号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质在于孕育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价值品质。

        价值品质是内在意向性与外在指向性的融汇。价值品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不是自我封闭的“顽石”,而是跃跃然随时向外迸发火苗的“燧石”。价值品质的内在心理基础是:心理特征与内在倾向性。倾向性意味着“意志冲动”,即指向一个特定目的。这种目的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因子、社会规制、心理基因来决定,如品质伦理学者大多把“幸福”认定为目的。外在指向性(包括柔性的善目的、硬性的规制)与内在意向性(正当性行为倾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本研究把价值品质理解为正当行为和心理的某种意向,因为价值品质是一种心理定势,而不是通常的一种心理现象,良好价值品质在人的生活(包括情感、态度、行为等)中起到规制导向作用——与法律、制度、政策等的规范作用不同。价值品质的规制导向作用是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定势发挥作用的,是由内而外自发产生的。尽管有时也需要意志的强制力,但那发生在价值品质的中低水平阶段。总之,外在指向性与内在意向性统一于价值实践,通过人们的情感、态度、特别是行为体现出来。

        价值品质彰显了美德与规则的贯通。从心理学视角看,价值品质即“稳定而和谐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特征”,是德性伦理的关注点。价值原则是指个人提出和满足需要的正当性原则,而正当性原则实质是外在规范。也即价值品质统合了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兼具二者的优点。规范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外在行为,也就是“行动为中心”,怎样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它是形式主义的,倡导“原则”,重点关注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普遍价值规范。德性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内在品质,也就是“行动者为中心”,怎样的品质是有德性的?它是实质主义的,弘扬“良品”,把人的内在品质作为价值评价的重点。

        价值品质是统一与多样的结合。作为人心理定势的价值品质体现在人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良好价值品质是多样态的,不只是具有意志冲动性的多种倾向,而且其内在心理形式如兴趣、愿望、态度、情感等也是多样化的。这种内在品质的多样性与外在正当的多维性(真理、伦理、法理)相互映照。

        价值品质统一性思想最早可追溯至苏格拉底,他说“诸德为一”“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也主张良好价值品质具有同一性——同一于“中道”。“中道”是价值智慧的最高准则,良好价值品质的灵魂和核心是价值智慧。正如兰茜·硕曼所说,以价值智慧为核心的实践理性能够统筹规划各种对象、目的和手段,并能通过反思、评价获得最优方案。故价值智慧是诸种良好价值品质统一性的基础,正如这样的意象:一枝漂亮的玫瑰是由花蒂和花瓣共同组成的。价值品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犹如花蒂与花瓣的关系,若无花蒂,花瓣将散乱飘零;若无花瓣,花蒂将了无生机。

        在价值实践中,我们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价值原则有助于人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更加便捷地明晰何为正当,并如何去做等。尽管有点僵化教条,但是只要把握度并引进价值智慧的导引,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价值事件”。这些看似机械的正当行为,如果假以时日便会形成习惯,进而成为人们价值品质之一部分。反过来,价值品质需要通过践行价值原则得以体现,人们很难窥测他人内心的品质状况,所以只能用外显的行为对价值原则的符合度作为评价内在价值品质的指标。虽然不够科学,但这是所有可选范围内不是最差的指标。良品与原则间有双向互动性。卓越价值品质首先意味着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其次意味着能在价值智慧导引下对现有的原则做批判和重构,使原则根据价值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价值原则借由外在的价值行为习惯而形塑品质,最终“怎样行事,则会拥有怎样的品质”,因为价值原则的集合就是良品的范畴。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本文系岭南师范学院人文项目〔项目编号:1308〕的研究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