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9日 星期五

    辽宁:种粮大户“朋友圈”里传真经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王佩剑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9日 04版)

        “林大姐,你那儿现在有没有整黑土的?我们大洼这儿开始准备了。”

        “我们大石桥这儿还没整呢。”

        “整土的时候大家可得注意,有农药残留的土可千万别用。”

        “对,打过除草剂的土不能用来育苗。”

        这是记者在“大光科技水稻精英论道”朋友圈里截取的一段对话,对话的林大姐叫林丽华,在朋友圈里是“红人”。另一位叫钟红山,是大洼县农民,去年种了40多亩水稻,亩产1600多斤。今年,老钟信心满满要亩产1800斤。

        谈起“大光科技水稻精英论道”朋友圈,不能不提到姜大光。他原来就是辽中县老观坨镇大兰坨村一位农民,后来由于刻苦钻研农业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不仅被辽宁12316金农热线聘为首席专家,而且还被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999年,他成立了辽中县大光绿色农业技术协会,开通了辽宁省第一个“农业110”;后来,又开通了“网视通”,通过视频为农作物“出诊”,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2013年,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的姜大光,看到农民种地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一个人精力又有限,加之农时不等人,于是就想着把农民组织起来,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为此,他建立了辽宁省第一个农民朋友圈——“大光科技水稻精英论道”。从最初的几个熟人,到十几个人,再到如今的几百人。 朋友圈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往往一个信息影响一群人、一村人。

        前文提到的林大姐是营口农民,采用姜大光为她配制的水稻高产方,科学育苗、科学施肥、科学用药,一跃成为辽宁水稻高产状元,亩产达到2000斤。瓦房店市泡崖乡吴屯村辣椒种植大户卢永清,用上姜大光的新配方后,一次就能摘七八百斤,别人家同样的棚才摘500斤。

        60岁的黑山县种粮农民王继武发现和他一样迫切需要高产技术的农民还有很多,于是就在朋友圈里倡议召开一次“玉米水稻微友高产经验交流会”,人们网上网下奔走相告。去年12月27日早上9点,全省各地有300多个农民赶到了辽中县六间房镇,把一个200平方米的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真没想到能来这么多人。”王继武告诉记者,可见农民多么需要科学技术。(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王佩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