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

    业界观察

    全民阅读在中国

    作者:吴娜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6日 11版)
    读者在三联韬奋书店读书 资料图片

        2015年元旦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民生工作,是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保障——欲求民众幸福安康,不仅要安广厦、实仓廪,更需铸造文化民生,使百姓之心充实而丰盈,精神饱满而恒久。全民阅读,就是文化民生的重大举措之一。

     

        9年前,“全民阅读”这一全新的理念在中国悄然诞生。如今9年过去,它不仅已成为我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热词,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力器,在中国大地方兴未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让每个人享有平等的阅读条件和机会,共享阅读的快乐,这就是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喜悦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此后连续9年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迅速成燎原之势,呈现可喜局面。

     

        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在全会决议中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此外,中央还多次下发文件,从文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等多角度对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全面展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3月开始组织起草《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先后列入国务院2013年、2014年立法计划和中宣部文化立法相关规划,目前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2015年新年伊始传来好消息,《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自1月1日起正式实施,《湖北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也将自3月1日起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指日可待。

     

        三是国家品牌不断推新。多年来,总局致力于打造全民阅读的国家品牌,创办了“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电视晚会、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活动和“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等优秀品牌,组织实施覆盖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工程和城乡阅报栏(屏)工程等。

     

        四是地方文化生态得到涵养。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范围遍地生花,多省市已拥有大型品牌读书活动,如“书香江苏”“书香上海”“书香荆楚”“三湘读书月”“天山读书节”“深圳读书月”等。这些活动延续时间长,覆盖人群广,子项目种类繁多,推动了阅读服务各环节发展,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质量,极大地涵养了当地的文化生态。典型案例当属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示范城市”称号的深圳市,他们通过持之以恒地推动全民阅读,正在“因阅读而被人尊重”。

     

        五是大众支持参与度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力推全民阅读走进家庭、社区、学校、军营、机关、企业、农村(“七进”活动),尤其注重服务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阅读,各类全民活动时间延续覆盖全年,每年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例如,2014年开展的“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共举办各类读书活动3000多场次,捐赠图书200万册,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3800多所学校的360多万名学生。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读书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全民阅读的路还很漫长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全民阅读的软硬件与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这将成为制约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瓶颈。

     

        其中突出的问题,一是阅读公共资源亟须增加。例如,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人均1.5—2.5册图书馆藏书量、图书馆最佳覆盖半径和服务读者数量等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二是重点人群阅读亟须保障。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的阅读资源和阅读习惯地域性差距较大,兼之全国共有2.9亿进城务工人员、6100余万农村留守儿童、8900万残疾人(其中视障残疾人1200万人),公共阅读设施现有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社会阅读氛围亟须引领。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虽便捷普及,但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书店面临人力、房租的压力而生存艰难,城市阅读生态堪忧。

     

        四是全民阅读体制机制建设亟须加强。全民阅读工作涉及面广,但中央层面还没有建立全民阅读协调机制,无法形成合力,长期、持续深入开展的动力明显不足。相当多的省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缺乏财税政策支持,甚至没有全民阅读工作经费,无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全民阅读的未来令人期待

     

        读书的力量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将读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屡屡强调读书的重要,“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的澳门大学之行,更是以典籍为礼赠予横琴岛的师生,其中寄托了他鼓励大家传承发扬中华文化基因更多的情怀。我们殷切期盼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与全国重大全民阅读活动,成为我国全民阅读的形象代言人,引领全民阅读。中央领导由读书所蕴蓄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必将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对于阅读的热情,并成为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动力。

     

        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需要建立长久而稳定的体制机制保障。据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

     

        一要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引领全民阅读。

     

        二要加大全民阅读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力度,转变公共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全民阅读。

     

        三要全面加强阅读设施建设,创新阅读指导和服务方式,建立阅读推广人队伍,加强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城乡、便利实用、服务高效的公益性阅读设施体系。

     

        四要保障重点人群需求,突出儿童优先原则,重点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全民阅读工作,促进全民阅读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数千年来,一部中国的阅读史,也是一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历尽沧桑而不曾断绝的中华文化成长史。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民族文脉,都在成长的长河中流淌、沉淀。今天,我们促进全民阅读,旨在促使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读书人,让每个人的真、善、美和创造力,通过阅读而不断蔓延,涓滴凝聚,为子孙后代汇集成浩瀚雄浑的文明之洋、心灵之海,潮汐奔涌,推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