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14年结束还有最后几分钟,一架飞机安全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至此新疆民航实现运输飞行安全60年。这里是新丝绸之路重要的桥头堡,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疆内航线成网,东西辐射成扇的航线网络布局。每天从这里起飞的飞机,像一只只天鹅,将古老的丝绸之路变成空中坦途,联通了世界各地。这里已成为中国安全飞行时间最长,世界安全飞行时间第二长的地方。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安全工作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这是新疆民航及南航新疆分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在总结安全生产规律中得出的结论。
南航新疆分公司飞行员杨培堂已经64岁了,在飞行一线工作了43年。他从最初执飞初教六、运五、双水獭、图154到如今执飞波音757等多种机型,安全飞行30900小时,创造了中国个人安全飞行服役年龄最高纪录,被国家民航局授予“功勋飞行员”奖章。
杨培堂的经历,是新疆民航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当初机场只有土跑道,靠骆驼运油料,到如今单跑道运行保障架次居全国前列,每天有50多架飞机飞行,新疆民航的发展只能用飞跃来形容。但不论怎么发展,“安全”永远是他们心里最有分量的一个词。
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民航就开始推行全员安全目标责任制,每年各单位都要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针对新疆气候特点,新疆民航总结出“两统”“三分”“四抓”“五防”“一明确”以及“四不放过”的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后,他们又率先实施“无后果违章”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实现安全飞行50年后,他们每年开展“安全工作回头看”,筑牢优良的飞行作风、科学的安全管理、过硬的技术技能“三大基石”。因此才有了今天运输安全飞行200多万小时、运输总周转量140多万吨公里、安全运输旅客量7000多万人次、货邮运输量80多万吨的骄人成绩。
民航新疆管理局副巡视员张廷耀说:“这个成绩的取得着实来之不易,凝聚了几代新疆民航人的勤劳与智慧、心血与汗水。它既是中国民航的荣誉,更是新疆各族人民的骄傲。因为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发展无从谈起。”
安全是奋进的目标
在新疆伊宁县与尼勒克县的交界处,有5座险山,围成了当地唯一的空中通道——阿卡拉山口。当地哈萨克族牧民对阿卡拉山口的天气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它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难以捉摸。1959年,为了民航的发展,上级决定在阿卡拉山口建立气象站。第一代建站人没有水喝,就取雪化水;没有燃料取暖,就从雪地里捡拾牛粪。一位同志的妻子临产时没有医生,就自己当起了接生员。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拍成了两集电视剧《云横天山》,感动了无数人。
新疆塔里木沙漠里有一个备降机场,一位叫王生华的地面保障人员一个人入住在这里。他忠于职守,独守机场14年,只为了6架小型飞机的起降。还有一位独守机场的地面保障人员,三十多年一个人工作。当他被授予全国劳模荣誉称号到北京领奖时,工作人员希望他能说几句话。为此,他苦练了两天,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因为他太久没人说话,已经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新疆民航飞速发展。1985年之前,新疆民航的旅客吞吐量常年在100万左右,随后以每年100万的速度增长。2013年年底,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机场排名升至第14位,2015年将超2000万大关。
安全是腾飞的翅膀
强大的飞行必须有地面更强大的保障。新疆民航从39人机务分队发展到如今的1116人的飞机维修基地,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机务人员只能承担调发和大修以下维护,他们四处求学,积累经验,培养骨干,1979年创下各类机型完好率95%以上的纪录。随后的岁月里,他们相继创造了5架图154连续78个月空中停车率为零的世界纪录,3架伊尔86飞机运营期间连续62个月未发生空中停车的同行最高纪录。创波音757发动机国内使用最高纪录,波音737发动机11年从未发生本体原因空中停车,获中国地区最佳使用奖等多项荣誉。
张廷耀说:“如果要问什么成就了新疆民航安全的60年,我们认为是一代代新疆民航人对一种精神品质的继承和发扬。这就是‘能吃苦、肯奉献、敢打硬仗’的新疆民航精神,即我们常说的六种精神:天山雪松的坚定信念,沙漠胡杨的坚韧不拔,戈壁红柳的无私奉献,绿洲白杨的务实真诚,草原骏马的锐意进取,雪域雄鹰的志存高远。靠着它们,我们走到了今天。靠着它们,我们还将飞得更远更高。”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