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用故事当教材让爱培育理想

    作者:陈昌凤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9日 12版)

        有一种力量,能让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有一种力量,能使人不计得失,执着坚守;有一种力量,能让人敏锐而深刻,温情又深沉。这种力量,就是热爱。“好记者讲好故事”呈现的,是记者们用亲身的挖掘、传神的新闻手法、感人的故事,演绎出的真挚的爱。作为一位新闻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把故事当作教材、用爱去培育理想。

        身为评委,我听了多场年龄各异、民族多样、性别不同、来自祖国东西南北的记者们深情讲述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爱的力量,感受到了这些新闻工作者对国家、对人民、对时代、对新闻职业的深爱之情。在第15个记者节前夕,从全国万余名新闻工作者中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的十位记者,到中央电视台录制特别节目《好记者讲好故事》。在演播厅里,我有幸第二次听到那些感人的故事,并且又一次为他们的理想与激情、平凡与伟大而热泪盈眶。

        当故事的讲述在热烈的掌声中将要落幕时,我飞快地追到演播厅后台,像一个热切而虔诚的崇拜者,去拦截仍然在激越情感中的讲述者,我要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让我们的年轻学子们也受一回感动,经受一次心灵的激荡。

        终于,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记者节特别讲座课上,我们邀请到了人民日报年轻记者焦翔,请他给大一、大二的学生们作了一次特别的演讲:《坚守战地1200天》。我陪着学生们,再一次感受一位年轻记者的理想与信念,感受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艰辛而吸引人的工作中获得的幸福。在焦翔的课上,一些学生边听讲边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课后,他们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感动、感怀。大一学生叶子在听课后记中,详细记述了“焦翔大哥”不着戎装拼搏于战场,坚守战地1200天的故事,反思自己先前对记者的浪漫而传奇的追求,开始思考如何磨砺自己的勇气、如何真的去担当。焦翔在学生们面前的演讲,不似在演讲比赛和演播厅里那样慷慨激昂、波涛汹涌,他平实的语言、真诚的讲述、大男孩儿般的笑容,让学生们感受到静水流深的力量。“面对了,生死就不重要了。”

        焦翔的现场演讲足以引发学生们的探求欲和兴趣,于是学生们又纷纷找来央视这期“2014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认认真真地看了十位优秀选手的演讲:海米提·买买提的一句“新疆人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令人思索知识和专业性从何而来;用拐杖撑起新闻理想的谭里和,让学生们理解用心比用技巧更加可贵;会用台语与台湾朋友沟通的林懿琳,让学生们理解了能力永远不嫌多;郑晋鸣“为捕获最真实、最鲜活的细节,记者要始终冲在最前线”的感悟,令学生们深入思考……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动、体会、思考了一回。

        新闻理想、志存高远并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幻化成了鲜活感人的故事和真实就在眼前的人物。相关部门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犹如一本活的、可感的教材,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专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力量。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