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洛松给了我10颗丹参滴丸和两瓶葡萄糖液。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拉着马尾巴爬上了山。”这是中央电视台西藏记者站站长陈琴在西藏的工作场景。在今年由中宣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中,还有更多记者讲述了他们亲历亲为的感人故事。
12月19日至27日,30位“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赴全国10省市展开巡讲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将新闻人的故事讲述给全社会听。近日,本报记者就“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初衷、成效、意义以及记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专访了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什么说记者肩负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
高善罡:中国故事需要中国所有的人来讲,身处前方的记者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和记录者,也最应当是中国故事首当其冲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对于记者来说,中国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将每个人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是整个中国的故事。我们记者需要做的正是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讲述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众多成就,坚定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向世界、世人展示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中国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并用世界能够听懂的故事诠释中国取得深刻变革的原因所在。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此次演讲活动的优秀选手展现了我国新闻记者怎样的精神风貌?
高善罡:没有对人民的热爱、对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记者是讲不出动人的好故事的。参加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的记者涵盖了中央和地方媒体、传统和新媒体、东部和西部媒体、对内或对外媒体的各个年龄阶层,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对人民充满热忱,对新闻事业无私奉献和对工作精益求精。如果不是出于对人民的热爱,新疆电视台记者海米提·买买提就说不出“我讲述的是我采访的新疆人的故事,就是这些新疆人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这样的话;如果不是对新闻事业热忱的奉献精神,中央电视台西藏记者站站长陈琴就无法支撑自己拉着马尾巴爬上山;如果不是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藏熹就不会花几个月的时间深挖一条线索,揭露工厂使用过期原料的真相。
记者:目前各大媒体纷纷开展了“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系列报道,新闻战线将“走转改”与“讲故事”在实践中结合,您认为记者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高善罡:根据刘云山同志会见今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代表的讲话,记者讲好中国故事的首要一点是要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和发展大势,讲出中国精神和中国道路,选取那些能够展示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保证主流价值观故事的传播。其次,要做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内容创新就需要记者深入基层,从老百姓身边挖掘一手资料,寻找鲜活的中国好故事,善于抓住细节,用细节捕捉人心;手段创新是指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转向从新媒体获取信息,应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传播手段结合起来,做到多种渠道的故事传播。
记者:目前“好记者讲好故事”的30位优秀选手正在全国10省市开展巡讲报告,在各地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取得了热烈反响,您觉得这次活动对整个新闻战线队伍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什么积极意义?
高善罡:“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鲜活载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光讲大道理大家可能很难听得进去,但“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播出以后,很多记者被感动了,感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巡讲团要承担起对新闻工作者教育培训的重要职责。
“好记者讲好故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部分。记者通过讲述中国好故事,再现事实,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揭示变化的原因,用故事的形式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次巡讲活动也是记者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把故事讲得更精彩、讲得更好的机会。三路巡讲团共有20场报告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延续和扩展“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良好效果,从10位到30位再到3000位,培养一大批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出佳作的好记者。(本报记者 李笑萌 本版照片由中国记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