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农村向城镇不断转型的重要平台应运而生。特别是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是强有力的引擎,新型农村社区更是这一引擎发动的助力平台。近年来,在主动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形势、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以党建引领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羽化蝶变”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从四个方面来创新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要优化组织设置,夯实服务基础。党组织是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建好战斗堡垒,夯实服务基础。因此,党的建设要与新型农村社区同步推进,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健全组织设置。一方面,合理优化党组织设置,对一村多社区,按社区规模单独组建多个党支部,隶属村党支部管理;对区域半径较小、居住相对集中的一村一社区,将村党支部改建为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对区域范围小、居住密度大的多村一社区,梯次建立以核心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的网格化新型农村社区党委(总支),以村民居住密集区、产业发展集中区为单元的区域化党支部,以党员工作性质、产业特点、居住楼院为单元的功能化党小组,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管理、转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逐步建立配套组织,依法按程序建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事务监督机构,同步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通过党建带群建,促进群团组织作用发挥。
二是要完善组织功能,提升服务水平。革命战争年代,三湾改编时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保证了革命最终胜利。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服务完善功能势在必行。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群众共同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组织、协调等服务功能,让群众享受到城乡均等化服务。按照城镇化标准,集中进行风貌改造,对社区房屋、水、电、路、气、园林、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整治,让社区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依托党组织活动阵地,统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立“1+8”公共服务体系,把便民服务、农民培训、农技推广、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让社区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的公共服务。采取“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公司+农户”等模式,结合周边产业园区发展,统一规划,规范管理,规模经营,努力提升社区群众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
三是要立足规范运行,构建服务机制。实践证明,任何一项事物作用的持续发挥,必须依靠机制来保证。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依靠科学的运行机制来促进作用的常态长效发挥。在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内部运行方面,建立议事决策、目标责任、民主监管三项工作制度,使党组织议事决策科学规范、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基层民主得到保障;在与相邻党组织的协调运行方面,实行党员双向报到、双重管理、双边活动,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作用共促的“三双三共”运行机制,带动相邻党组织同步提升、共同发展;在党组织上下级管理运行方面,推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总支)+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功能化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户”梯次链接机制,形成链接促进提升、连带创先争优、结对共建升级、城乡逐步统筹的工作格局。借鉴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经验,通过民主推荐选举产生物业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安全、清洁、水电等实行物业管理,引导社区群众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迈进。
四是要拓展实践载体,增强服务实效。党的作用在新型农村社区能否实现“裂变”增值,关键就在于能否创新作用激活平台。坚持把党的活动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示范引领作用,着眼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需求,实行党员与困难户、重点户1+1、1+N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定期评选党员示范户、示范岗、示范班组,促进党员“双带”作用充分发挥;着眼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新型农村社区巡回开展“乡村大舞台”、乡村读书日、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社区精神生活;着眼群众的文明需求,广泛组织开展党员文明劝导、法律服务、清洁城乡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培养农村社区群众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农民逐步向城市居民转变。
(作者系中共旺苍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