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中国金石总录》填补金石文献
    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空白

    作者:本报记者宋喜群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2日   04 版)

        本报兰州12月11日电(记者宋喜群)作为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及全国古籍数字化整理研究重大成果的《中国金石总录》11日在兰州正式推出。《金石总录》是由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会同海内外近百家教学、科研与典藏单位,以及数百位专家学者和个人收藏者,经过四年努力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对于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据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主任高国祥教授介绍,《中国金石总录》工程于2011年1月立项,2014年11月完成总体平台设计搭建和一期数据整理。《总录》是首次对全国地下出土和地上遗存金石文献进行全面调查、系统整理、全文数字化的一项世纪性文化工程,填补了中国古籍整理和出版领域的空白。

     

        “金石”指镌刻于钟鼎器和石质材料上的文字。金石材料的特殊属性使其具有真实性和补遗性两大特点,金石文献被历代学人高度重视。但是,因金石文献释读之艰难,拓本庋藏之散乱,使今之整理者无人系统触手,学人更难窥其全貌。高国祥说,《总录》以全新的面貌,采用全新的方式,提供大量全新的材料,为学术界开凿了一条高速研究的通道,将会成为学术资源历史上的里程碑式工程。

     

        《总录》以现行中国行政区域为收存范围(含台湾地区),时限上溯先秦下迄清末(含部分民国时期重要碑碣),全面收存历代出土秦汉以前钟鼎文献和清末以前出土、遗存历代石刻文献。每方金石均包括完整拓片、全文录文和叙录三部分内容,根据条件部分收存原文物影像资料。《总录》全文录文按原拓行文格式严格录入。叙录包括名称(含简称、又称)、朝代、年号、材质、形制、行款、出土地(或遗存地)、出土时间以及收藏或保护单位等基本信息。

     

        《总录》总容量约30万种(约40万件),录文、叙录约4亿字。《总录》首次公布量巨大,其中发掘文献约占60%,稀见文献约占40%。作为数字化成果,《总录》设置有总目录、分类目录、图文对照、标点注释、自由缩放、图文打印、下载保存等功能。其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和高级检索等4项检索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迅捷准确实现检索目的。

     

        11日在兰州召开的《总录》编纂工程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大、宁夏大学等多家高校、博物馆、图书馆、文物考古单位的专家学者,对《总录》给予高度评价。

     

    链接 “金石”何来

     

        《吕氏春秋·求人》中说“金,钟鼎也;石,丰碑也。”“金石”则指镌刻于钟鼎器和石质材料上的文字。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广义的金石学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金石材料的特殊属性使其具有真实性和补遗性两大特点。金石文献被历代学人高度重视,史称“显贵之学”,尤其至清代,金石之学日渐昌盛,成为贯通文史哲艺类的基础之学,发挥着证经补史的巨大作用。

     

        (本报记者 宋喜群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