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办的“天地图 中国行”活动近日走进江苏扬州。据介绍,自大运河今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中国大运河档案和监测平台全面接入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这一平台为大运河的监测和预警管理提供了大量信息服务,为守护大运河这一世界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成功应用的典范。比如,只要轻轻点击其中的河道专项,就可以查看“台儿庄月河”的水位变化,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平台系统会自动报警,大大提高遗产保护效率。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曹娥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绵延2500余年。
据介绍,与其他世界遗产不同,大运河是“活态遗产”,直到现在仍与扬州经济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保护管理方面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一难题,扬州测绘部门配合国家文物局建立了跨地区、跨部门、多层级监测和档案系统,中国大运河档案和监测平台项目也于2013年正式启动,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通信及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研究制定3个一级类,12类监测对象,30个要素,75个监测指标的通用性监测指标体系,首创中国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