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05日 星期五

    榜书热评

    中国的乡村该怎样前行?

    ——关仁山长篇小说《日头》解读

    作者:冯海燕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5日   12 版)
    《日头》 关仁山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日头》,是关仁山“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天高地厚》《麦河》《日头》)的收官之作。它以史诗般的浩荡气势与胸襟,书写了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与土地剥离时的困顿与思考,并尝试以历史的理性思辨,破译中国乡村大地褶皱中深蕴的千年密码。

        《日头》延续着前两部曲的现实主义问题意识,以乡土叙事的现实主义书写为主线,用中国传统音乐定音“十二律”结构全篇,以“毛嘎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十八星宿构建起充满诗意想象的浪漫主义象征意象为副线,主副线索彼此呼应,为扎根泥土的现实主义写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关仁山是个问题意识很强的作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写作以来,始终将关注的视角投注在中国的乡土大地和农民的命运起伏中。作为“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收官之作的《日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关仁山的现实主义观照也有了更为深层的思考与探索。

        小说的讲述,从土改、“文革”直至当下乡村城镇化改革,时间跨度半个世纪。作为一名有着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现实主义乡土叙事作家,关仁山没有放过中国农村改革的每一步进程,对其中的每个阶段都留有思考与诘问。作家提出问题后,关注、思考的,除了农民现实物质生活、外在生存形式的艰辛与变革外,更有资本入侵后,乡村精神图腾的崩溃与重建。作家感到焦虑的,是宗法制乡村社会在被传统乡村政治统治了几千年后,在现代化改革进程中剥离土地与传统的乡村社会及农民,从生存形态到精神向度的走向;传统而贫瘠的乡村,在骤然之间被权力与金钱双重席卷、裹挟时,乡村精神文化传统与精神秩序被打乱之后的惶恐以及重建与传统坚守之间的两难窘境。

        作家的笔触从日头村延伸到美国、澳大利亚的国际化背景,试图从中探讨中国农村问题的解决路径。

        中国的乡村究竟该怎样前行?作家在作品中指出了问题所在,却并未拿出切实有效的药方。可是,他这种执着的问题意识与尝试不同路径解决问题的精神,是可敬可佩的。书中提出,农村改革,不仅仅只是城镇化这一外在形式的变革,其核心更是一种乡村精神血脉、几千年精神信仰的变革,尤其是农民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农民劣根性改造与乡村精神图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重建的问题及探索。

        中国的乡土大地,可以说,最不缺少的就是神话故事与传说。神话故事与传说,是穿透中国乡村历史迷雾的一条经络,就如书中日头村的来历,红嘴乌鸦的传说,十二律的结构方式,二十八星宿的文化底蕴,还有毛嘎子这个象征着形而上精神力量的虚幻存在,老轸头敲的古钟,魁星阁,状元槐……所有的这一切,共同建构起日头村的神秘文化历史与意蕴,日头村与日头村的人、物及日子,就氤氲在这样一个整体的寓意中。

        小说的讲述,是从日头村敲钟人老轸头与“非人类”毛嘎子两个视觉进行的。老轸头讲述的是日头村现实发生的事情,毛嘎子则以“非人类”的通灵视觉深入到日头村的历史深处、日头村人的灵魂深处,对老轸头的叙述进行全知的补充,一个天上,一个人间,两条线索,构建起整部小说的叙述空间,使小说的叙述,在坚实的大地上有了飞翔、超越的质感。

        日头村的古钟、魁星阁与状元槐,是日头村精神的象征,作为日头村的精神图腾而存在。在权、金两家的斗争中,日头村的统治者权桑麻要极力摧毁古钟、魁星阁和状元槐,寓意了这个乡村独裁者试图摧毁金家作为日头村精神领袖的地位,彰显了这个乡村枭雄意欲重建符合自己想象的乡村秩序与伦理的野心,也就是以毁灭传统的力量重建自己在日头村的精神帝国崇拜。金沐灶对于古钟、魁星阁与状元槐的守护与重建,其实质更是对乡村千百年秩序文化精神与人伦道德传承的守候,他渴望在重建与守候中,觅到一条有效的现代化之路。

        袁三定这个乡村外来者,无论是最初的知青身份,还是后来作为美籍华人的投资商身份,在日头村的行动与失败、离开,都在暗暗寓意着中国古老的乡土大地,有着一套自我规范与运行的制度、秩序及生存发展法则,这是任何外来文明都无法真正抵达、无法短时间内侵蚀的现实存在。农民,从一个群体的意识形态、文化层面来观照,这是一个对过去有着深深迷恋、坚韧迷信的群体;中国的农村改革,不仅仅是一场外在形式与制度的改革,更是一场精神内质与传统信仰的革命,由此可见其艰难。

        作为小说副线讲述者的毛嘎子,从出生起,浑身长满了黑黑的长毛,他没长大就莫名其妙地从日头村消失了。在毛嘎子之后,老轸头的女儿火苗也生了一个浑身长毛的孩子——毛毛,毛毛也没能长大,几岁时淹死在河里。这两个长毛孩子的“飞升”与“消失”,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喻示了在大自然被过度透支的现下,在中国乡村改革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土大地繁殖能力的乏力及我们后代可能存在的异化命运与走向。

        米兰·昆德拉说,在一部小说中引入一种思维上如此严密的思考,并以如此美妙、如此音乐性的手法,使之成为整体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现代艺术时代一个小说家敢于尝试的最为大胆的创新之一。可以说,关仁山在他践行中国经验书写的长篇小说《日头》中做到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