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奇山异水多启迪

    蒋金乐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30日   10 版)

        富春江上起浙江省建德市三江口兰溪江和新安江汇合处,下至萧山闻家堰,连接钱塘江,全长百余公里。浙江又名之江,即之字形的三条江。富春江就是中间那一笔,灵动而幽远,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桐庐、富阳二县。富阳古称富春,即因江而得名。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在桐庐至富阳的群山翠岭间缓缓流淌,“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南朝文学家吴均在其《与宋元思书》中描述富春江两岸的山色风光说: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在文章中所描写称道的富春江两岸美景,与今天相对照,依然如故。一脉灵水,引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振笔,也令多少达官贵人为之折腰。

        富阳城南15里,有阳平山,就是孙钟种瓜的地方,为孙氏之发祥地。其子孙坚17岁时,在江边赤手空拳智斗一伙盗贼,从此扬名,也因此而被起用,闻名于江东。孙坚去世后,其年仅16岁的长子孙策继承父业,英气勃发,与周瑜诸将转斗江南,威震四方,奠定割据江东的基础。而孙权正是脚踏父兄创下的基业,才演义了三国鼎立的伟业。曹操面对比自己小一辈的孙郎,不禁生发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三国归晋后,孙家后人陆陆续续回富春江两岸定居。而千年古镇龙门,就是孙权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全镇9千人,7千多是孙氏后人。保存完好的数百幢明清古民居,现在成了江南一景。

        对教育的重视,造就了彬彬儒雅、聪明睿智的富春江人。这里是东晋南朝门阀名士们流连忘返之地,更是诗人、艺术家辈出的地方。富春江为什么总给士大夫们一种隐逸的启迪呢?吴均在《与宋元思书》中的话,或许道出个中原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严子陵虽然与光武帝刘秀同学,却看透了官场的险恶,逍遥在富春江的青山绿水之间,颐养天年,好不乐哉!官场及个人的功名事业有荣辱,到了这人间至美的富春江,却不约而同地洞开了相同的心扉。谢灵运、李太白、白居易、杜牧、范仲淹、王安石、陆游、范成大、汤显祖、袁枚、纪晓岚等,无不曾徜徉于富春江的山色之中,吟诵着从心底流出的诗句。他们不过是富春江的过客,灵魂深处,又时时梦游富春,如归帆片片。富春江两岸的山色风光,实在令人流连而不忍离去。范仲淹有诗写桐庐之风情曰:

        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黄公望结庐于富阳之后,发出“富春山水终嘉遁”的感叹。富春江两岸的美景,为黄公望的艺术增添了无数才思,为《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山水与心灵基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