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最美老有所为人物

    “陆良八老”:花木满山人未老

    本报记者 梁捷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24日   03 版)

        云南省陆良县有8位普通的农村老人,30多年来只做了两件事:种树、守山。他们在荒山上种出了13.6万亩树林,最后又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而他们每人每天只领取7毛钱的低保工资。

     

    “花木山林场”

     

        从陆良县城出发,穿过乱石遍布的高山,忽然“柳暗花明”,距县城30公里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陆良八老”用双手栽出的“花木山林场”。8位老人都是农民,他们是共产党员王小苗、王家云、王德映、王家德、王家寿,村民王开和、王长取、王云方。

     

        30多年前,花木山既没有花,也没有木,而是满山顽石。1980年初冬,41岁的民兵营长王小苗带领民兵来这里打靶,看到这荒凉的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萌发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念头。他的想法得到了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德昌的支持。经研究决定,由王小苗约上几个人来这里办一个小林场,将荒山绿化起来。

     

        山下原砖瓦厂遗留下来的两间破房成了他们的安身之地,吃的是各人从家里背来的洋芋和苞谷面。他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地挖塘植树,可是,在石渣子地上挖塘十分艰难,几天下来,连他们那一双双劳作了几十年的粗糙手都磨起了血泡,一个月就挖坏了几把锄头。

     

        有一年的除夕夜,家人找到山上。王家寿的老伴生气地说:“狗还要过3天年,你们就不能回家吃顿年饭?”王小苗回答说:“我们挖塘的计划还没有完成,哪有心思回去过年。”他们谁都没有回去跟家人过年。

     

    绿树满山献集体

     

        1984年,王小苗和他的同伴们完成了林场范围内的近500公顷荒山绿化。从1985年起,他们又把重点转向了对外承包工程造林上。再到1995年的10年间,他们共在陆良县的9个乡镇承包工程造林9000多公顷,经林业部门检查验收,造林质量全部合格。

     

        1991年,王小苗被授予“全国绿化造林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并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从育苗、整地、植苗等多个环节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制度。1993年,曲靖地区林业局局长到林场调查,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决定奖励他们3000元钱,但他们却把这3000元钱全用在了造林上。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陆良县昔日大面积荒山已基本完成绿化,满目皆绿。

     

        如今,7400亩华山松已进入中龄期,现估计林木价值1400多万元,而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更高。目前,他们已有场房440平方米,年收入5万多元,实现了粮食、蔬菜、肉食自给。近5年来,每月还给每位场员发200元工资。

     

        2010年,八位老人考虑到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把林场无偿交给集体。当谈到今后的打算时,王小苗说:“我们8个人年纪都大了,干不了几年了。如何管好这片山林,选好接班人是个重要的问题。”

     

        (本报记者 梁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