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由机器人“达芬奇”主刀,为一名肾癌患者进行了右肾切除手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吴力群指出,“达芬奇”使外科手术的精度超越了人手和人眼的极限。
“达芬奇”由三个部分组成:医生操作系统、床旁机械臂系统和视频处理系统。在操作系统下,医生不必接触患者身体,可直接通过控制板操纵机械臂实施手术,这一功能甚至可实现远程手术治疗。
机械臂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有7个自由度,使得活动度明显增加,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机械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且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而床旁机械系统中的视频处理系统则会通过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提供可放大8倍到10倍的三维高清立体成像,视频速度达到每秒1300次,关照范围也较腹腔镜更大,超越了人眼的极限。
“在‘达芬奇’的配合下,医生在三维视野下实现复杂手术的微创化,操作更精准,可为患者保留最多器官功能,使患者创口最小、失血量最少。”吴力群介绍,“达芬奇”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手术效果,还比腹腔镜手术更加简单便利。腹腔镜手术需要3名到4名医生共同完成,而“达芬奇”实施手术仅需要2名医生配合就能完成,且手术时间较腹腔镜手术更短。
“达芬奇”适合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心外科和妇科等微创手术,在根治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真正体现“达芬奇”国际范儿的,不单是其在全球微创手术领域的卓越性,还有其培训过程的严苛。
“内地的基础操作培训基地设在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士亲王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教授周岩冰说,能够操作“达芬奇”的医生必须完成该医院的培训,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后,将手术视频资料上传相关第三方评审机构,成绩合格后方能取得上岗资格证书。
据介绍,“达芬奇”身价不菲,系统造价达1500万元人民币。目前,全球“达芬奇”装机量为3079台,2013年全球“达芬奇”手术量超过50万例,比2012年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