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科普小博士

    拨开抑郁的“迷雾”

    作者:陈军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20日 16版)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1%。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则高达5%~6%,且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伴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因抑郁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疾病所引发的社会事件也不断见诸各种媒体,使得公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日益关注。

        近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来自心理健康、精神卫生领域的多位专家用科学的视角“解读”抑郁,共同为公众拨开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迷雾,用科学理性的知识和应对方式驱散大家的“心霾”。

        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的主任医师王建表示,如何鉴定“抑郁症”,迄今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严格的生理学指标参考。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具有几点核心症状: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以及精力下降或过度疲劳。抑郁状态下,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然而,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遗传学因素是患病的主导因素,临床调查显示,一级亲属中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其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3倍。其次,性格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举例来说,完美主义者或是性格相对脆弱的人更易患病。此外,特殊的环境与恶劣的气候条件也是抑郁情绪的诱因,如秋冬季节光照减少、气温骤降、雾霾频发,都会引发人们的消极情绪。

        对于如何排解抑郁情绪以至于最终告别抑郁症这一问题,来自中科院心理所的祝卓宏教授给出了建议。“对于那些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足量、全疗程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临床显示,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根治的效果,患者停药并回归日常生活后,依旧存在60%的抑郁症复发率。由此看来,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根治精神类疾病。除此之外,祝教授还指出,社会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抑郁症的复发。所谓社会支持,就是指患者周围的人适时给予他们鼓励,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结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与正确的引导,理解并关爱这一群体,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彻底告别抑郁的迷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